审视“茶水发炎”需要超越事件本身
王石川
此前有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送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有炎症,从而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茶水发炎”事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对媒体提出了批评,称此行为有悖记者职业道德。经过质控检验,医院的茶水检查过程没问题。(4月11日新华网)
当初,“茶水发炎”的消息甫一面世,举世哗然,骂声如泼。如今,由卫生部亲自出面以正视听,再次引来热议如潮。耐人寻味的是,卫生部的反拨似乎并未赢取喝彩,大多数网友的不屑可资证明。卫生部通过“拨乱反正”来树立医疗界形象的努力无可非议,其良苦用心令人动容,卫生部还事情一个公道和真相的精神也值得肯定。但令人叹惋的是,卫生部所有的努力几近成了水漂,问题出在哪里?这就需要用超越事件本身来审视“茶水发炎”事件。
在现实语境下,“看病难、看病贵”早已膨胀为三大民生难题之一,某些医院无良、某些医生无德已是无需求证的定论。翻检近些年医疗界怪象,“茶水发炎”绝对不是最耸人听闻的事情,更离奇古怪更惊悚人心的医疗丑闻多乎矣。面对层出不穷的医疗怪象,公众早已激愤难抑,“茶水发炎”只不过是点燃公众心中怒火的一个导火索而已。在这个时候,争执茶水是否“发炎”已不是最关键的事情,问题关键是医德“发炎”是既定事实,“茶水发炎”正好扮演了证明医德“发炎”的最新佐证。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认为“茶水发炎”事件是误导公众,可他的同行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的看牙记却能证明医德的确“发炎”。据4月11的《南方人物周刊》报道,(王旭明)看完病,医生才出示该在治疗前给他看的“说明和注意事项”,其中包括治疗可能引起的各种副作用,王旭明拒绝签字,旁边儿的大夫拿话噎他,“你嫌我们这儿不好啊,旁边那个美国医生开的医院好,你去啊,那里的大夫一天就看俩病人,你换牙啊,得一万块钱!”同是部委发言人,王旭明当然不是要“拆”毛群安的台,而是客观上说明某些医务人员确实存有问题,卫生部能证明茶水能“发炎”,但能够证明医德没有“发炎”吗?如果医德确实“发炎”,茶水是否“发炎”已不是问题的肯綮之处了。
再回头透视“茶水发炎”事件,有一个细节需要追问:既然北京医疗机构的模拟检测中的确能证明茶水绝对可以“发炎”,那么当初记者试验的10家医院中为何有4家没有检验出茶水“发炎”呢?按照这种推理就会陷入一种悖论:要么检查出茶水“发炎”的6家医院是无良医院,要么没有检查出茶水“发炎”的4家医院是无良医院,无论哪一种都证明医德“发炎”。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当初记者之所以会有茶水替尿的创意,完全是来自于医疗业一位专家。据《青年周末》3月29日报道,当谈到医疗界一般人不知道的事实真相时,一位医学专家称:“就是拿一杯茶水也能验出问题来”。即便该专家是玩笑话,但潜台词很明显,医疗界中令人悚然的黑幕确实存在,某些现象确实夸张确实荒诞。由此来看,争执“茶水发炎”又有何苦?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应该以超越的眼光审视“茶水发炎”,因为即便该事件确实咎在媒体,但并不能削弱医疗界的乱象,更更改不了公众对当前医疗乱象的怨愤。须知,如果医疗界不狠狠整饬一番,一个“茶水发炎”被以正视听了,还有无数个类似“茶水发炎”的事件在潜滋暗长,冷不防就会以更夸张的方式被曝露。因此,我更愿意看到媒体在自我净化的同时,卫生部能拿出猛拳砸向医疗界,让医疗界无懈可击,让媒体挑不毛病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