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心政协委员的流泪会白流
王石川
常城委员哭得情真意切,让人动容,他是为百岁父亲的溘然长逝而哭,也是为“飞流直下”的医德而哭。平心而论,遭遇不公平的医疗困境时,常城的哭只是“小儿科”,太温文尔雅了。许多不是政协委员的人选择的只能是默默忍受,是捶胸跺足,是以头抢地,是悲痛欲绝……。不同的是,常城是全国政协委员,他的洒泪更具新闻的轰动效应;相同的是,悲戚都因为医德滑坡。因此,笔者估计,常城的眼泪有可能会白流。
无论是官方还是坊间,无论是业内还是公共舆论,医德滑坡已是定论,拯救迅速下滑的医德也已经形成共识。谁导致了医德滑坡?轰动一时的天价医疗事件中患者翁文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认为,医德滑坡是体制问题。王雪原说:“面对生存压力,白衣天使的道德防线其实很脆弱,这就出现了比较有趣的现象:‘非常有良心的医生,另谋高就;差一点的,随波逐流;最差的,为了逐利不择手段。’”体制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把医疗乱象动辄归咎为体制已经成了许多人潜意识的思维了。这值得商榷。
一味把矛头指向医疗体制,反而会遮蔽医生本该承担的责任,使某些无良医生作起恶来有恃无恐、心安理得。我们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哲学家康德也说,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和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让我们震撼。从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出发,从最朴实的普适原则出发,医生和护士都应该善待患者,但是,常城三番五次请不来护士。从报端还可以发现,某些医生的劣行已经违背人性,令人发指。比如,见死不救,即便是常人,也会伸出援手,遑论医生。这难道是体制的错?没有人性之恶吗?
“坏制度中可以诞生出好制度,好制度也可能沦为坏制度”,诚然,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人,如果不扭转人性之恶,再好的制度也达不到让人向善的目的,好制度只会姑息养奸,让恶人大行其道。山东曾出台一项规定,对医院出现违法执业现象、发生一级医疗事故以及被曝光重大医德医风问题的,追究行政一把手责任。按说,该制度设计符合善政的要义,但显而易见的是,医德滑坡仍然存在。最让人悲哀的是,道德滑坡绝不仅仅存在医疗界,整个社会都是如此,单纯的医疗体制怎能毕其功于一役?
一言以蔽之,我们缺的不是制度,奈何制度救不了人性。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已经透露,医疗体制改革有6个方案备选。这是一个好消息,方案越多越利于甄选,但是笔者却不无悲观,任何一个方案都不能包治百病,解决医德滑坡不能把希望孤注一掷地寄托在体制身上。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陈海啸所言:“缓解这一(医患)矛盾,一定要从医德医风建设、制度设计、人性化监管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行。”
遏止医德下滑,体制改革是一方面,如何让医务工作者保持慎独是另一方面。惟有如此,常委们的眼泪才不会白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