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组照片在网上各大论坛迅速流传,一名穿着暴露,打扮妖冶的年轻女子在孔庙内大摆热辣造型。这个名为“国学辣妹”的女子介绍称,照片中自己摆的是小甜甜布兰妮的造型。她在图片说明中写道,“‘曾问别人,知道我最擅长什么吗?’‘答:不知道。’‘我最擅长勾引人,孔子也不例外。’”,“孔子说食色,性也。我去慰他籍千年的寂寞,他也一定是很高兴的。”同时该女生却又在博客宣称,“要以重振国学为己任”。为了展示自己的“国学水平”,她在网上发表了多篇楹联诗作。(11月8日《新民晚报》)
又一个网络红人粉墨登场了!这名自称白居易后人的“国学辣妹”白鹿鸣,在口水与板砖中向我们走来。不出意料的是,网友的骂声、质疑声和起哄声此起彼伏。但在笔者看来,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较这个真。
没必要较真首先是因为不值得较真。且不说所谓“国学水平”的楹联诗作文理之不通,也不说“我去慰他籍千年的寂寞”让人如坠云雾,更不必说“孔子说食色,性也”之谬误(应是告子说)。单单声称是“白居易后人”就让人读出个中玄妙了。如果白氏先人有比白居易更让人耳熟能详的,我想白鹿鸣一定不会放过。白鹿鸣之所以拉开如此阵势,一言以蔽之,无非炒作而已。
没必要较真更在于根本就不应该较真。白鹿鸣为何要“勾引”孔子?孔子名气大啊。但我不得不说,白鹿鸣拿孔子说事的技术含量太低了,也太小儿科了。君不见,近年来,各地兴起的祭孔热热气腾腾,简直热浪灼人。前不久孔子的标准像更是喧嚣一时,至今余波未息,这不,现在兴起了一股标准像热。请问,两厢对照,同是傍孔子,白鹿鸣的招数未免太简约、经济了。奈何白鹿鸣只是区区女学生,她背后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官方参与,她除了利用自身资源,用暧昧的字眼“挑逗”一番,又能如何?
至于说白鹿鸣“要以重振国学为己任”,也无可非议。谁也不曾想,国学如今是如此“炙手可热”,不仅学界有人汲汲于振兴国学,连巍巍学府也挖空心思地“吃国学饭”,开办国学班就是一例,而且不少名校争先恐后地开班。只见象牙塔内,继MBA班后卷起一股国学班热。开班的口号当然是为重振国学,但令人称奇的是,国学班的对象却是富豪巨贾。与颇具商业眼光的名校相比,白鹿鸣的小算盘岂不是“小巫见大巫”?白鹿鸣太嫩了!再说了,人家白鹿鸣也确实会胡诌几首歪诗。因此,白鹿鸣拿国学说事,充其量算是一个小女生的小聪明罢了。
至于说白鹿鸣自称是白居易后人,这就更无可厚非了。如今,拉大旗作虎皮、和古人攀亲是一大时弊,委实不足道也。兹举一例,我们不是经常听到有人自称是孔夫子多少多少代传人吗?有的人明明和有名的古人八竿子也扯不上边,但动辄言必称“想当年我祖先如何如何”,越看越有点像当年“曾阔过”的阿Q。而且,有的人为了证明是名门之后,往往不惜动用各种资源牵强附会,前几年不是就有某包姓富豪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是包拯之后吗?身单力薄的白鹿鸣拿白居易说事,依我看倒有几分可爱,也有几分反讽。
没必要较真还在于我们需要葆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学者朱大可在《丑角、哄客与文化转型》一文中指出,“主流媒体严肃的规训化声音,显然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娱乐需求。”“正是资讯时代的电视和互联网,向小人物提供了无限多的机遇,使城市草根有自我书写的契机。”“无论如何,从电视和互联网上涌现的形象(芙蓉姐姐、程菊花等),都是人性的真切自然的展示。只要它是一种多元化的声音,并且没有直接毁损经典美学,我们就应当予以笑纳。”这是洞悉世态人心的真知灼见。在严肃的主流媒体之外,我们需要更有草根精神的网络;在有益于多元化声音的映照下,我们应对自毁形象、自我折腾的“白鹿鸣”们保持谨慎的敬意。
这是一个作秀的时代,这也是炒作的时代,只要有底线,我们就绝不能把作秀和炒作看作贬义词。从流氓燕到“红衣教主”,从芙蓉姐姐到程菊花,再到如今的白鹿鸣,他们一个个以决绝的姿态、“拙劣”的表演、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言辞和“反精英、反智慧、反美学”的立场,迫不及待地向我们走来。也许她们就是一个个呕像,但是她们却一定能为冲决当下的规训化声音提供意义。
和什么都可较真,千万别和“白鹿鸣”们较真!
http://www.cctv.com/culture/special/C12894/20041112/images/102075_keqing.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