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价再涨,我们会不会回到蜂窝煤时代?

(2006-10-31 08:50:05)
王石川
  
  随着全球天然气价格谈判的日趋激烈,国内油企越来越难以承受价格倒挂带来的压力。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日获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头已向发改委递交了申请LNG(液化天然气)涨价的方案。(10月30日《东方早报》)
  “石油巨头上书要求国内天然气涨价”,乍一看到这则消息,笔者不免揉了揉眼睛——这不是恶搞就是黑色幽默。国际油价连创新低,早已跌破每桶60美元的关口,国人翘首期待多日坚挺的油价也该疲软了。孰料在国人望穿秋水之际,油价不仅坚如磐石,如今连液化天然气也要逆风上扬了。这是不是在挑衅国人的承受度?
 
  “涨价时与国际接轨,降价时讲中国国情”,在这种傲慢与专断的逻辑背后,我看到了民生的多艰。面对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哪个家庭不心怀悲伤?液化气一涨价,百姓的生活成本必然提高,面对盘剥谁都会心生怨怼。但是我们能够一怒之下愤而绝食吗?当然不能!面对节节攀升的液化气价,我们只能无奈地放弃液化气。由此,我们会不会回到蜂窝煤时代?
  
  回到蜂窝煤时代?这绝不是痴人梦呓!先来看一组消息。在我生活的南京,尚在2004年时,由于液化气价格全面暴涨,蜂窝煤重新走俏。市民礼女士说:“我们两口子都靠退休金生活,现在什么都涨价,只能省着花,要不然光燃料每月就要支出100多元,哪能承受得起?”(见《南京晨报》)
 
  其实,蜂窝煤重新受宠绝非南京一地。在江西,因为液化气涨价,“很多低收入家庭开始把目光转向价格便宜的蜂窝煤。”在西安,液化气一再涨价,家庭主妇郭女士说:“(液化气)如果还要涨价,干脆就用蜂窝煤算了。”在江苏盐城,液化气价格正节节攀升,每瓶液化气的最高价格已突破了80元,令许多普通市民连喊“受不了”。记者发现,消失了多年的蜂窝煤又重新出现在老百姓家中,厂家也跟着狠赚了一把。(见近日《扬子晚报》)在北京,蜂窝煤是低收入家庭的必备。在广州,由于液化气价格连创历史新高,“蜂窝煤生意‘火了一把’”……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蜂窝煤四处“蔓延”,几乎重新占领了市民家庭。曾几何时,我们为告别蜂窝煤而欣慰不已,为使用上液化气而欢呼雀跃。毕竟,我们再也不愿意被蜂窝煤的污染、低效困扰了。然而,当我们以为我们再也不用为蜂窝煤的污染、低效烦心时,我们才知道我们高兴得太早了、我们太天真了,我们不得不被逼回蜂窝煤时代。被液化气击败了蜂窝煤,如今卷土重来,再度登堂入室,成为低收入家庭的“坐上宾”。蜂窝煤的“下岗再就业”,对石油巨头来说,这是多么巨大的反讽和嘲弄?对老百姓而言,这又是多么巨大的苦涩和黯然?
 
  那么,是谁让老百姓重回蜂窝煤时代呢?是垄断!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牛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天然气的垄断程度比石油还要厉害,石油炼制和零售环节还有一些其他资本的参与,而民间资本参与天然气则是很困难的,从开采到输送,几乎被三巨头所垄断。” 试问,如果没有垄断作凭依,石油三巨头敢于忤逆民意,大言不惭地上书发改委吗?众所周知,石油巨头每每涨价时,总喜欢拿国内外价格倒挂、市场供求紧张来说事。然而,一个令人齿冷的事实却是,为了倒逼天然气价格上调,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巨头“占而不采”。(见《中国经济时报》)这就是垄断业的逻辑,为了达到涨价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哪会体恤低收入家庭的哀怨,哪里顾及国人的公共利益?
 
  有名网友戏谑道:“房价高得离谱,我只能住桥洞;油价高得没边,我只能走路;气价又涨了,看来我只能吃生的。”虽是戏言,却似鞭子。诚然,改善民生比什么都重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比什么都急迫,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告别蜂窝煤时代呢?

文章引用自:http://news.sohu.com/20061031/n24609970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