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要有“同理心”

(2006-10-23 08:33:18)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1日透露,单位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将乘公交车上下班。“这是硬性规定,且要长期坚持。”(10月22日中国广播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同样道理,要知百姓疾苦,就该到百姓中

间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百姓的生活方式。作为公车消费大国,副处级以上干部乘公交车上下班,的确具有几分新闻性。尽管有不少网友将此举讥为“作秀”、“形式主义”,而笔者还是认为,实施这项举措总比不实施好。正因为坐公交车上班花了1小时5分钟,市交委副主任梁培军才感慨:“说实话,老百姓坐公交车上下班,真的是不容易。”这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由此笔者想到官员应有同理心这个话题。

  今年6月24日,曾荫权在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一周年之际,发表《香港家书》,向市民剖析一年来的心路历程。在《香港家书》中,曾荫权提出了“同理心”的概念———行政长官对社会民情要有感性的认识,这种感性认识是要自己尽量以市民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困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叫做“同理心”。

  曾荫权说道:“……去街市逛逛,与市民闲谈和与的士司机打招呼。虽然时间短,很难深入倾谈,但从他们的语气、眼神及动作,却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情绪、他们所关注和喜恶的事情……当权者不应高高在上,绝不能以一种精英的傲慢,由上而下看待平民百姓。”诚然,文件再精确,统计数字再准确,但这种理性是冷冰冰的,都不如放下身段到百姓中间走一遭。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一大标准即是交通是否顺畅,而堵车是最让市民心烦意乱的揪心事。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轮流乘公交车上下班,势必对该市交通拥堵有全新的认识,对市民乘车难有切身的体会,这就为日后解决堵车难题奠定基础。

  10月1日,重庆市发生公交惨祸,致30人死亡。痛定思痛之余,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称:“我以前乘坐公交车太少了,10·1特大事故发生后,以普通乘客身份两次乘坐711路公共汽车,才发现我市公交客运市场问题多多。”我相信副市长的话是由衷的,也是真实的。反过来说,如果副市长早在惨祸发生之前就以普通身份乘坐公交车,也许悲剧就可避免了。这就提醒我们的官员,具有同理心是多么必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