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市

(2008-12-13 16:50:12)
标签:

情感空间

我记录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米脂行之十

 

      在米脂,若是遇到集市,无论如何也得走走、看看。

      从李家坪赶回县城已是下午时分。我们来不及回酒店洗脸沐手,径直往东城去。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街是老城、新城的分水岭。乍进这个街市,觉着不大协调,细细地看了,立即觉得妥贴极了:街的北面是老城,古老的四合院及窑洞错落混杂,以山形而上,随地势而筑,对称里有区别,分散中见联系。南边则是新城,现代化的高楼起起伏伏,玻璃幕墙将西斜的阳光反射到四合院的屋脊上,立时就有了红光,似乎也显了灵气。现代和古老就这么和谐地统一着,各自又都表现着恰到的好处呢!

      走在起起伏伏的、用石板或灰砖铺就的小街上,看小商小贩的什物摊儿,观来来往往闲逛的人,情思就很有些撩拨人了。想,这是李自成走过的小街,也是貂蝉碎步移过的地方呀!

      秋日下午的阳光暖和和地照着人们。有穿着高筒皮靴的女子,也有扎着羊肚子手巾的老汉。时髦和过时就在这里共存着。端一碗酒站在小街中央,高大的楼房和古老的窑洞就都落在酒碗里。窄窄的街面上,没有市容的车驶过,更没有戴着红袖套的市容人员的大呼小叫。没有了旧时的拴马桩,赶集人的毛驴就栓在水泥的电杆上,一头小毛驴围着自己的母亲快活地走动,蓦地一个跳跃,身子立时扭得像一张弓。

      小商小贩们把自己一年辛劳的成果就摆在这里;小米是金灿灿地黄,能闻得淡淡的米香。大枣红艳艳地装满了筐。苹果和梨则是早晨才刚刚下树,你买或是不买,都让你尝尝。“咔”地咬一口,汁液四溅,粘手有胶质。堆积如山的,则是陕北的土豆了。大者如碗,小者似拳,紫皮儿多,白皮儿少。没必要讨价还价,价格都是一样。秤是翘得老高,末了,还扔几颗给你,说:都是自己土里长出的东西么,值几个钱?

      小街的两旁多饭馆,小而简陋。没有字号,也不挂牌匾。主厨多是婆姨,手脚麻利。一口小锅既熬羊杂碎,也做粉条汤。坐下就吃,碗空算钱。坐在小桌前细品慢咽的多是外地的游人,赶集的当地农民则是端了头大的老碗,圪蹴在自己的毛驴旁,“呼噜、呼噜”地吃得满脸油汪汪的。饭毕,大手左右擦嘴,说一声“美”!就叫喊着“结账”。

      也有既不卖东西,也不买东西的老者,一堆儿一堆儿地就坐在台阶上晒太阳、说话。浓重的鼻音里有铜的音韵。一对老者收拾的臃臃肿肿,就蹲在集市的一角儿,反复地推让手里的10元钱。不懂陕北方言的老孙十分惊奇,竟以为是生气后的推搡。我听了,就翻译给老孙:那是一对儿老朋友,大约是数日前借了钱,现在,要还上,相互就客气起来。诚信与豪爽竟如吵架一般。老孙立即笑了,并举起了相机。“咔”的一声,惊动了老者。两位老人也跟着笑,脸上的皱纹一起向鼻尖儿靠拢,那纵横的脸立即就像了一张黄土高原的平面图。

      快至小街的尽头,我竟意外地碰到了一位卖红柳筐的老者,我一直喜欢这样的手工编织品,随即打听价格。回答说:十元。我知道现在这样的价格并不高,但却兴趣着高一声、低一声的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过程,就是两篇论文。我的论点是:贵了!论据是:满世界的红柳,弄回来,编一起就成了。老者的论点则是:不贵。论据是:80多岁的人,干这活容易吗?再说了,从砍条儿到编织是需要4个工日的。就有晒太阳的老者出来撮合,以九元成交,皆大欢喜。

      回头看时,却不见了老孙,远远望去,竟有一红衣女子与他交谈。老孙人高马大,正低头比划,女子仰头恳切地望着他。想,好你个老孙,如此之快,竟与米脂婆姨说得火热?若不阻拦,莫不是能带回到上海去?

      走上前去,却原来是老孙一身摄影人的打扮,让女子误以为是中央台的记者。正欲诉说她的冤屈。言语不通,交流就困难。我立时作翻译,解释我们是游人,女子依然疑惑。我们说:你可以直接反映给中央台的。女子问:甚渠道么?我们说:在网上查找中央电视台《法制在线》栏目,然后,打电话给他们。女子问:什么是网上?网上是哪个单位?

      我看老孙,老孙看我。皆摇头。

      我们终于发现,不远处就停着一辆中央电视台××××摄制组的车,遂恍然大悟。

      太阳渐渐地西下了。新城与老城都被照得一片金黄。集市也慢慢散去,赶集者大声地吆喝牲口,把没有卖出去的产品装好,等待着下一个集市的到来。农用三轮车突突地冒着黑烟,车兜里站满了回家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危险的年轻人“呜、呜”地把摩托车的油门轰的山响,大人小孩三个五个地挤一辆摩托车在人群中蛇一样的穿行。一天的城里生活,给这些终日在地里劳作的农民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一次痛痛快快花钱的机会。他们将很快回到自己的窑洞里,盘腿坐在土炕上,各自叙述自己的见闻,然后,朗声大笑。

      古老的小街上,又留下一层密实的脚印,然后渐渐地安静下来。几只麻雀跳跃着、挑肥拣瘦地用着晚餐,一只土黄色的细狗叼了一根骨头,从容不迫地朝小街的尽头走去······

 

 

                 集市

                         先买一袋儿黄米馍,然后就去喝一碗羊杂碎。

 

                 集市

                        城里的和乡里的米脂婆姨原来都是同学呢!

 

                  集市

                        手工编织品吸引了我。我手里拿着的那个小簸箕现在就挂在我的厨房。

 

                  集市     

                            这就是为十元钱推来让去的老哥俩

 

 

                  集市

           旁边的人说:注意了,有人给你们照相了。烙饼的老汉说:呵呵,有甚好照的呢!

 

                  集市

               警察是执勤还是闲逛?从悠闲的神态看上去,也是在集市上放松一下的。

 

 

                  集市

                   在“文明旅社”门口,老人们玩着一种“掀棋棋”的游戏。

 

                   集市

                我就是买了这样一只红柳筐的。回来放着蔬果,真是有意思极了!

                           身后就是中央电视台一个摄制组的车。

 

                   集市

                              这条小巷出售的都是干果和粮食。

 

                   集市

                                 想着各自心事的三个男人

 

 

                   集市

                                       出售这些产品的都是老者。年轻人是不屑干这些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悼三舅
后一篇:无定河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