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城

(2008-10-26 22:20:07)
标签:

我记录

杂谈

          

     ——米脂行之一

   这个秋天,我们决定着去一趟米脂。

   老孙,我的朋友。喜文学、善书画、工摄影。上海人,不细小,却高大。刚刚入秋,就在电话里商议着去陕北米脂,欲拍摄一组塞上的风光。 1015终于成行。我们俩高兴的象是孩子。

   安排好住宿,直奔县城的繁华地。老孙就嚷嚷着要吃陕北羊杂碎。说我的散文《羊杂碎》曾让他想了近一年的这种陕北小吃,并希望看到我文章里那个丰乳肥臀的陕北婆姨,端坐如佛,为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的羊杂碎。再听她软软地说话,听觉、味觉、视觉便一起享受。我说:看景,总是不如听景的。老孙大约是期盼有加,嗯地摇头,说:米脂的婆姨在全国也是闻名的呀!我说:那你就慢慢地看。

   找了几处都不甚满意。选定一家,羊杂碎的味道不错,主家却是一位50开外的男子。一脸的严肃,只报价而不言语。端饭的女子也不细腻,遂感慨:真的是看景不如听景了。

   饭毕,我们往东城去。这是米脂的老城区,房屋大多建于明、清。年久失修,已显出破败,但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豪华与气派。我们走巷进院,古老的砖雕、木雕有了厚厚的包浆,默默地为我们讲述着数百年的历史。主人是一茬一茬地换,老屋却依旧静静地立着。问这房屋的历史,竞无人能说得清楚。

   正是早饭时间,阳光透过秋日里稀稀落落的树叶,在地上洒下斑斑驳驳的影子;一只两只的小狗就躺在院子里静静地睡。我们的到来竞丝毫未影响它们的睡眠。四合院里人都端了老碗,或椅子、或小凳、或石磴坐在院子里用餐。我们的到来,给院子里的主人们增加了好奇与谈资。先是让吃让喝,随后急切切地问:是不是要给他们换新窑呀?说:有钱的人早已住上了高楼,而无钱的人却依旧住在这小院里。我们感慨说:这小院儿是如何的幽静啊!院子里的人就朗笑,说:来的人都这么说,让你们长久的住在这里,想你们也是不干的。得知我们是想拍摄这幽静的风光时,主人皆不以为然地笑,推荐说:新街那头儿修了公园,亭台楼榭、假山流水不去拍,却看重了这破旧的小院儿?

   有热情的女主人就掀了门帘,邀请到窑里坐坐。进得窑里,我们随即惊呀!有古老的顶箱柜,漆黑发亮,锁具依然光亮如新。问及年代,回话说:老辈儿传下来的,具体时间却不能说清。如今添了时新家具,部分老家具已移出窑外。果然我们就在院子里发现了另一组的大柜。风吹日晒,漆已褪色,巨大的铜锁依旧黄灿灿的。

   我和老孙相互看看。有的人把充满传统文化、精雕细刻的艺术品视为废品而遗弃,换回的却是散发着甲醛的木盒子;有的人却在苦苦地寻找着这些充满古老艺术的宝贝。

   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就在东城的街巷里穿行。老孙手里的相机“咔嚓、咔嚓”地响动。

            东城

                                     从小巷走出来的米脂婆姨

 

            东城

                                        吃饭的米脂婆姨

 

            东城

                                    老李驾驶着一辆“宝驴”

            东城

                                          静静的小院

 

            东城

                         站着回忆往事的老李和走出小巷的米脂大妈

  

 

            东城

                                      闲聊和走动的米脂婆姨

 

            东城

                                    从小巷看出去的李自成行宫

 

            东城

                                “光裕堂”的牌匾,端庄厚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拍照
后一篇:流曲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