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要抢先发言吗?
(2022-07-14 10:17:41)
标签:
企业管理文化人生 |
分类: 管理学 |
开会要抢先发言吗?
三乎 2022.07.14周四
高温37度
这个问题是职场新手必须明确的,不然处置失当,为自己减分。说起来复杂,简单一句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依据不同场景分别对待。
一、表态发言
内心的确赞成、情况也不复杂,就应该率先发言,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
可是遇到内心并不赞成、而领导的意图很明显是要大家表态支持的,则不应该抢先发言,静观其变。如果有大部分与会人员都表示支持了,局势无法挽回,而表态支持也不会有大的错误,则应该总体上表示支持,后面拖个尾巴,提点“建议”之类的,婉转地表达不同意见。
如果内心不赞成,而事关重大,则必须明确地提出反对意见。其实,能坚持原则,不见风使舵,不口是心非,也是职场人设的重要因素啊。
二、工作汇报
凡是计划性的工作汇报会议,如月度、季度、年度工作汇报,比较正式的场合,则不可以抢先发言,应该按照惯例,按照本公司的排序来发言,既不冒尖,也不褪后。
如果是临时会议,则可以在第二位发言。选第二位是因为留点时间稍作思考,有了前一位的发言,也有了参照系。而第二位也算靠前,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不至于发言一半就被领导打断,而被迫草草收场。
三、业务研讨
如果业务内容是本人主管、或本部门主办的,则应首先发言,以引导会议思路,不至于被大家七荤八素地扯到天边,而影响领导对该业务的思考、判断,影响本人主管、本部门主办的业务进程。
对很重大的业务研讨课题,也可以分两段发言。第一段,开场发言,主要讲业务背景、目前本公司状况、基本思路。第二段,则可以在会议即将收尾时,做总结性发言,在吸纳大家发言的有益因素基础上,主要讲该业务对本公司的利弊、下一步的思路、工作步骤、分工和配合的建议。以利于领导最后拍板决策。
如果不是本人主管、本部门主办的业务,则不应该率先发言。其后在发言中,也应该立足于本人主管的方面、本部门主办的方面如何配合来提出意见,不应该过多的涉及本人工作范围之外的事务。
如果该业务课题不是本人专业范围之内的,甚至根本不懂,除了谨慎发言之外,也应该积极地化被动为主动,从本人主管、本部门主办的角度,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
四、应急对策
处置突发紧急状况,是每一个单位都可能遇到的。
首先还是要分“主从责任”,是谁主管、谁主办?主管主办人员必须率先提出对策,然后大家对于其所提对策发表意见。
如果主管人员、主办部门已经“失能”,这时谁发言积极,可能这事就是谁来承办。如果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承接此事,可以积极发言。否则应谨慎发言,等待主要领导来判断,并分派任务。
一般而言,应急任务,如果跨越了原来的分工,不要主动请战。真的有能力、有条件,主要领导会分派给你的。
前一篇:对秦兵马俑的无脑传闻
后一篇:开会中的竞争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