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半个多世纪之前,城市的教育普及率还是挺高,用不了几个钱,就可以上学读书,区区小学也是课程蛮多,语文~算数~珠算~大仿~体育~唱歌~常识~手工劳动,记得可能也有这些。各种本儿,大演草,小演草,作文簿,作业本,图画本,书写本,描红本,还有一包手工作业不重样的玩意儿,需要带着,浆糊,缝衣针线,剪刀,把那一包纸壳,做成飞机,汽车,收割机,带指针的钟楼,可以前进的火车头,这些都是让人喜欢的课程,不知道现在的小学还有没,我看见的只有小学门前接送的忙碌,严厉的保安警惕的眼神,孩童们沉重的书包和睡眠不足眼睛的朦胧。
那个时候,学习主要是铅笔,图画课要买一盒蜡笔,可能儿童的世界观,看世界的眼神都一样,一个圆脑袋,两只细长的腿,一头乱七八糟如同枯草的头发,一嘴如同石块的牙齿,所有的儿童绘画的都有异曲同工之势,钢笔~铅笔和蜡笔这差不多都成了古董,现在,学生用的都是自动铅笔和签字笔,既干净又省力,我们儿时用那把不锋利的小刀,削那几支铅笔头,也是破费力气,也觉少有家长帮忙,有了转笔刀以后,同学蜂拥借利器也是新鲜不已,卷笔刀的出现也是我们学习用的文具革命的开始,当然还有绘画蜡笔改换的水彩,墨锭砚台改换的墨汁,铅笔开始向圆珠笔转化的开始,并伴随着一场革命的到来。
最早的铅笔盒是印花马口铁冲压制成,有了塑料软盒的文具盒已经是到了七十年代,现在,问起学生,竟然是使用非常实惠好看时髦的“笔袋”,也是见了流行之物。余也是喜欢,分门别类储物收藏也是斐然。
过去的文具,都是来自文具店,正品质量有保障,不像现在开在小学旁,小商品批发,质次价廉,买的便宜坏得快,就像是眼下飞速的经济。是年,去东瀛日本一游,文具店依旧有着百年历史,传统旧玩意一应俱全,新潮新玩具,创意新理念也有贯穿,让余有感的是,学习用具的结实影响着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严肃,旧东西留着,新东西在不断学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