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过去一个物件坏了,有了故障,就是去修,现在,一个设备用具坏了,就是一个字“仍”,过去,物件坏了,花很少的钱,很信任的的就修好了,比如,修自行车,修手表,修半导体(这个称呼年轻人很陌生,在没有电视机的时候这是获得新闻,知识,娱乐的唯一用具),当然该有许多可以修的东西,现在已经消失殆尽,我们这一代才是最后见证人。
修伞,修风箱,修鞋,锔碗,打锡壶,补铁锅,修钢笔,修拉锁,弹棉花,修蒸笼,修乐器,磨剪子,跄菜刀,配钥匙…。
见过黄油布伞,桐油纸伞的人都要五十岁以上,竹柄,竹篾做擎,用刷过桐油的布缝制,本不是黄色,因为桐油的颜色,多年使用,变得由浅黄到中黄,油纸伞更为精巧,手工更为细腻,多为暗红色,轻便,有的还有图案装饰,因为塑料伞的出现,崩溃了两种伞的命运,铁丝做的伞擎,苹果绿天蓝色塑料布做的伞面,在七十年代开始流行,颠覆了外出遇雨向邻居借伞的忧虑,只不过塑料雨伞冬季使用会变硬老化,但是相比油纸伞结实了许多,五六十年代,遇雨向邻居借伞还是一件重大的出借,伞和雨衣雨鞋都是一个家庭的重要“战略物资”,一旦稍有损坏,那修伞的游动修理工就派上了用场。至于,那些调皮的孩子,亦是损坏伞具的主力,常常当作武器玩耍打斗,在被家长斥责之中,有修伞匠得以恢复。至于,英国绅士着黑色风衣,持一把弯手柄的雨伞,宽檐的礼帽,那是一种派头和气质,当花红柳绿折叠有序的“天堂伞”随身携带,十分方便的时候,全世界最便宜的伞在中国,最大生产和销售量也在中国,不可忘记和不必吹嘘的就是,这一切都是西方的发明在中国的膨胀。
早年烧火做饭,离不了的就是风箱,一米长,五六十公分高,三十公分宽窄,前后下部,皆有两只出入风口,一条木把手,上下连接两根嵌入的木柄,前后的抽拉,带动风箱内部木板嵌入一遭的鸡毛,前推,使得风从前边进来推至中间连接火炉底部的风道,后拉,从后边进来的风也可以达到和前推效果一样的送风。使用时间一久,磨损嵌入的鸡毛就会漏风,风量减少,就得重新修补,各家各户生火做饭的重要设备,那时候,哪里敢想当下的油烟机煤气灶,简直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但是方便的生活用具是脱离原始社会由落后到进步的过程。同样,新的生活方式也都全部来自西方。
过去的鞋,底儿都要用旧轮胎抻平了,补上一个厚底,比较耐磨,以利那可怜的鞋帮,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力士鞋,回力鞋,解放鞋,也是在破洞外表敷一层旧皮革,拿着锥子,穿针引线,两面缝合,穿有补丁的鞋和现在修轮胎一样的方便和快捷,就像没有轧过的轮胎一样,没有补丁的鞋也是只有新车4X店里才有。至于,在皮鞋店脚后跟上钉上一片如桔瓣大小的铁片,在抬起脚来的时候,有两片雪亮,走起路来咯噔作响,有点马蹄钉上马掌一般,只不过马达节奏是四蹄连响,人走路的节奏就单调多了。
在没有铝锅的情况下,主要都是大铁锅和用于煤炉之上的小号铁锅,在没有铝制蒸锅的情况下,竹制的蒸笼才是家家的必备,就像是现在广东早茶小蒸笼的扩大版,这就要看家庭成员的多少,过去金属金贵,加工工艺落后,食堂饭店用的蒸笼直径竟有一米五,一摞十几扇,接近屋顶的高度,家里用的蒸笼炊具,也都是到馆驿街和趵突泉前街,去购买,竹制物件,一用多年,也多有损坏,整修也在正常,家家都用,游街串巷的师傅活儿也是多多。
在塑料没有普及的五六十年代,陶瓷是使用很多的生活器具,碗盆罐缸,缺点就是易碎,即便损坏也留着残片,等着锔碗锔盆锔瓷器的前来,讲究人家用的都是景德镇醴陵细瓷小家什,碗小档次高,一般居民也就是用博山粗瓷大碗,不管是喝粥,吃面,都是一大碗,正所谓穷的地方辣椒当家,富的地方鱼米丰盈。敲着小铜锣,沿街游走,居民聚集,便停下脚步,招揽生意,还有好心人递上开水,不急不忙,轮转金刚钻。
修理自行车,这就是最后的据点了,谁家有辆自行车,如同现在的私家车,工厂工人钳工出身,不在话下,社会居民,机关干部,如遇车损,便要去到修车铺,车轮整拢弯,飞轮补轴承,链条整松紧,车胎补破洞,三下五除二,一会儿瘫痪的自行车,便重新骑行妥当,碗过去的一个同学,父母都司此职,一家老少,吃喝不愁,因为那个单位没有几辆自行车需要修理哦,路子广,还要手艺精,不觉几十年过去了,同学的家长也到了耄耋之年,修理的事也就越来越稀罕了,现在已经流行,坏了一弃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