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拔哥信口说@/《早点摊》

(2019-04-12 22:00:36)
标签:

杂谈

拔哥信口说@/《早点摊》

早饭也称早点,当下花样儿真是不少,有钱人有保姆在家伺候,面包,培根,煎蛋,火腿,奶酪,果汁,红茶,当然,豆浆油条中国式早餐也会同时出现,蒸包,馄炖,皮蛋瘦肉粥,红枣八宝粥,牛肉汤面,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温暖着国人的胃。可是,仔细观察,起早辛苦劳作的人们,都是辛苦的穷人,在黎明的曙光里闪着身影,在热气蒸腾中填饱自己的肚皮,应付一天的工作。就像豪车几乎没有在早上出现一样,露面最多的时间是夜色朦胧的晚宴开始的豪华酒店门前。

五十多年前,没有煤气作火源,劈柴生火,煤渣煤饼煤块,一个早点摊的工作,最起码要在下半夜三四点就要开始生火,温油,揉面,煮浆,烙烧饼,沿街看到有烟熏火燎的热气从门口飘出,那肯定是一个温暖有油炸的香味游荡,煮肉和油炸是刺激鼻息和味蕾的最精美之味道。

大号搪瓷缸可以买五分钱的豆浆,油条是按照粮票的标准计算的,比如一两粮票买两根油条,以此类推,大号烧饼二两粮票,小号烧饼一两粮票,没有粮票那就吃不成这蘸着滚烫的豆浆酥软的油条混合在一起诞生出的奇妙的味道,当然,现在的早点供应点环境好了许多,油条也大了不少,可是那浓浓的老味道,就咋也找不到了。

早点摊,一般一个街区不超过一华里就会有一个,周边的居民可以用搪瓷提盒或者暖水瓶去另拷,油条裹在烧饼里,有豆浆佐以,那就是一顿有档次的早餐,没有几个家庭天天吃得上这口味,一周能吃上一次就已经是富户了,老城区商埠区还可以,城乡结合部就困难的多了。

余中学有个同学待业在家,寻得一个工作,就是每天早上炸油条,几年下来,几乎要崩溃,下半夜度着步子走在寒冷的夜路上,烟熏火燎的生火鼓风,油烟熏烤,收款算账,过称计量,早晨九点,这一天算是结束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能除了过年放几天假期,早点摊的劳作还是真熬人真辛苦,四五十年过去了,我那同学已经是退休的主任医师了,提及早点摊的辛苦他还是历历在目。

工厂机关学校的食堂,是没有油条供应的,几乎永远都是小米粥,馒头,咸菜,或者有一只上档次的煮鸡蛋,二分钱一块的疙瘩咸菜,有吃剩下的馒头,用油炸成金黄色的馒头干,那一定是伙食管理员大发慈悲了。至于,牛奶,那一定是病人老人产妇的专用了,有麦乳精和牛奶普及了,那就已经到了八十年代。在单位吃完饭,上班的铃声也就响了。

普通家庭的早点,起早的女家长,就是将剩饭煮一锅稀粥,或玉米面或小米面,浓糯粘稠煮上一锅称作为“黏粥”的面粥,不管是寒冷还是温凉,永远都渗透着家庭的温暖,将窝头干粮烤在炉子边上,一盘咸菜丝,上学的上班的在家的,陆陆续续吃完了,洗完碗,早上的劳作才算结束了,

一个家庭,如果男主人离家久了,回到家里,重温夫妻之爱,第二天早上,女主人一定会洋溢着幸福的心情,早早的把丰富的早餐配备齐全,前去早点摊的路上如路遇邻居,一定会发现女主人的开心和热情,以及打招呼时脸上妩媚的表情。

拔哥信口说@/《早点摊》

拔哥信口说@/《早点摊》

拔哥信口说@/《早点摊》

拔哥信口说@/《早点摊》

拔哥信口说@/《早点摊》

拔哥信口说@/《早点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