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拔哥信口说@/《说书唱戏南岗子》(下)
说书,旧时代没有传播媒体,单凭口头传播,使得就要有一批人来做说书艺人,六十年代无线电的开始普及,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长篇小说连播,内容也有许多革命和斗争的题材,旧时代山东快书,基本上是属于男人专属,淫词秽语,黄色情结,是武二郎的专属,女人是靠不了前的,过去说书的地方除了南岗子以外,还有国货商场劝业场,大观园,人民商场,南门药市会,西市场,只不过常设的说书唱戏之地还是当属南岗子,大观园。
琴书,大鼓书,哼哼唧唧,拉着长腔,委婉缠绵,内容也都是醒世恒言,道德说教,历史故事,典故由来,少年儿童也少有光顾,倒是济南本地口音的相声,评书,快书,快板,数来宝,听的流畅,摔跤戏法,看得热闹。
南岗子乐器店也是齐全,琴弦,笛膜,口琴,提琴,手风琴,京胡,二胡,板胡和扬琴,云云总总,店员闲时调音,拨弦,也时常弄几段京昆皮黄,顾客也是娱乐非常,一个不大的地方汇总如此之能量,除了节假日,星期天,平时也就和缓了许多,清净的时光,悠闲地的照射着以此地为乐趣的老人,交流着人世沧桑,事故千秋,享受着建国后唯一一段平和没有斗争的光阴,其实,殊不知一场更大的文化革命正在酝酿。
到了金秋季节,干果上市,南山的板栗,核桃,软枣,烘柿,瓜子,也在和瓜果做交汇,过去济南的水果店叫鲜货店,一只大铁锅,半个汽油桶,几根大柴火,支的起糖炒栗子的大锅,油腻腻,黑又亮的沙粒,滚动在棕红色的板栗之间,有节奏的铁铲在锅边敲出有节奏的声响,待到大铁筛子讲炒的栗子与沙子分离后来,夹合着糖糯香甜的栗子就出锅了,儿童们还是只有闻味的机会,口袋里孤寂的只有几枚买柿子皮儿,软枣,葵花籽,缠糖蜜,酱油螺丝的钢镚,夏天,北冰洋汽水,三分一支的红果冰棍,五分一支的牛奶冰棍,结合着经二路法国梧桐的清荫,听着蝉鸣,儿童的心态就是不断寻求新的玩点,新的猎奇方向,自由放养,是那时候少有的宽泛,不想现在,接送儿童成了维稳重要环节,南岗子,一年四季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至于今天,也只是在脑海里翻澄翻澄,剩余的实物旧址,早已烟消云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