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放飞心情 |
分类: 拔哥的随笔 |
二十多岁时,跟着一些比自己年龄大的兄长玩,玩着,逛着,学着。
三四十岁时和自己同年龄的玩着,吹着,喝着,挣着。
现当下都是年轻的小伙计聊天玩乐,听听信息,知道潮流,学学新事物!
那时还不流行字画以金钱为交易单位,无非就是,聊天有个地界,给先生带盒《琥珀香烟》那时香烟都没有过滤嘴儿,记得魏启后先生说话叼着烟卷儿,口水都湿了烟卷半截,当时也不流行去饭店,那时候也没像样的饭店,真正流行去饭店聚会,那就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泰山特曲,莱州特曲,曲阜老窖,孔府家酒,画儿不是用来卖的,就像是老师给自己喜欢的学生一份褒奖。再后来,去毕颖之先生哪儿,墙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亲朋好友概不白画,本人年老体衰,精力有限,三裁书画,五十元一平尺,体裁不选,敬请体谅”,意思大概如此。工资当时也就是百十元老先生蜗居在十七中的一间小西屋里,手掌不断的哆嗦着,已经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综合症。
那时候,没有篆刻资料,就手抄了这本清人所著《篆刻箴度》后来,在经三路纬四路古旧书店二楼上,买了《重订六书通》《说文解字》《汉印文字证》。在经三路纬二路东南角,济南文物店,买了刻刀和寿山青田廉价石材,记得那个时候,宣纸,刻石,都是二角钱到五角钱之间。墙上悬挂的大都数,济南当地名家关友声,弥菊田,黑伯龙,王天池,岳祥书,陈维信,张逊三,王风年,陈佐黄,魏启后等人的书画作品,价格也就是十几块二十元钱的事,都是济南名家。年轻一点的有刘宝纯,张登堂,欧阳秉森,陈梗桥,张弩。已经很是热门,家什都有置办好了,跟着一位侯蕴增先生开始了篆刻的学习,侯老师是陈佐黄,朱学德先生的高徒,也是岳祥书(也有落款岳翔舒)的学生,本文最后的印痕,就是侯老师刻的,侯老师也是玩照相机的高手,后来断了联系,听说身体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