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拔哥的博客
拔哥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507
  • 关注人气:1,6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拔哥随笔-84-《收拾心情》

(2014-05-11 08:26:35)
分类: 拔哥的随笔

      
拔哥随笔-84-“收拾”劳动节

 

     
在市中心住了几十年,搬到这时髦的开发区,习惯了简单的生活,平时看着东西不多,收拾起来却是昏天黑地,十几天来,收拾烦了就停几日,心情好些就继续,把那些,衣物,鞋袜,资料,书刊,物件,玩意儿,分门别类,打包拆开,清洗打扫,收拾着我就想,人一生也就是收拾几回,要想弄得清楚,还得自己亲自动手,别人无法替代,是啊,自己是这些东西的主人,打扫掉灰尘,使之一切清楚起来,同时又再次回翻其曾经的记忆,就像是搬家,一般人,一生也就不会搬过五次家,再大的屋子,睡觉还是一张床,吃饭还是一张嘴。

      
收拾一沓通讯薄,现在除了在手机上的姓名以外,号码只是一个代号,那或薄或厚或破烂不堪或陈旧泛黄,十五年前的姓名后面,除了号码还有一个传呼号,经常联络的是一个时期工作的频繁接触的人物,喝酒聚会的玩友,号码吉祥除了八就是六,一串重复号,一串顺序号的是大款富翁,只有代号的那是私密人物,有家庭电话,单位电话,手机号码带传呼的那是绝对哥们,带红框的那是故去的逝人,简称昵称的那是感情密码,十五年还能打通电话,不变号码的那是没有当官,没有沉浮的平和之人,早先一张纸片就能将所有电话收纳,后来一大厚本子,其实没有几个感情依托,医院大夫,公安战士,学校校长,车站票务,宾馆经理,饭店老板,歌厅妈咪,当官的同学,有钱的同事,发财的老板,谁的通讯簿不是这样哦,当下经常联系的越来越少,只有家人和孩子,故知和老友。

      
整理书籍,也是一份回顾,过去买书是一种贪婪的占有,别人说好,自己也会买来,其实认真翻看还是早年的嗜好,一套《二十五史》自打买来,就一直躺在书柜里,除了尘土,也没有打扰过他,经典大部头,精装厚典籍,很少打开,也像是那些高官和领导一般,在满是经典书柜的背景下显得有些学问,其实和我一样,只是用来装个样子,倒是那些早年的小说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汉赋元曲,外国文学,艳词短句,摄影丛书,书法汇编,被我翻得卷了边缺了页,现在看来依旧亲切和蔼。新书架满满当当装了一个结实,又一次落入了一个新的俗套,落入了一个虚荣和显摆的窘境,俗就俗吧,看着整齐的新书旧刊,随手翻来也是方便,舍不得扔,都是花了银子,花了时间,有些年头,不是公款,得来也是不易,因为三四十年以前买书还是一种奢侈的挥霍。

      
整理笔记本,那些个记录了项目,记录了事件,抄录了难得的名言哲句,抄录了名家导师教诲的心得絮语,还有花销的笔笔开支,大事小情,专业广告商标,书刊杂志设计方面的记录,因为七十年代末期,这方面的书籍很少,那时候不叫平面设计,只是称呼为包装装潢。还有那些中学时期的手抄本《诗词格律十讲》,最为珍贵的还有小学二年级的作业本,抄写的是一篇有关《新疆葡萄沟》的课文。几十年过得很快,但是看看这些笔迹,确实感觉已经很是遥远。

      
整理照片还有底片,也就是十年,数码相机废了我们多少摄影的功力,自打有了傻瓜相机,俺就感觉能节约胶卷了,我们过去玩相机,最早的都是凭经验测光,后来有了测光表,再后来相机里面有个红点给我们指示起码的光圈和速度,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原始,和现在的像素相比,那些银碘颗粒显影是多么的神秘,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师,个个都是行家里手,现在手机都可以拍遍天下,看着伸着手,举着手机,不知道这个城市里一天能完成多少倩影靓片,我那些黑白底片,彩色胶卷,大小不一的照片,看起来有些变色的彩照,是那么的窄小,含糊,色差,可是那个身材瘦高,两只眼镜片,有点土气的西装,有点别扭的合影,还有那些名胜古迹的背景,硬装出来的微笑,都已远去。

      
杂物很多门类也是不少,有几十年前朋友寄自国外的信件,几十年前画家朋友自制的贺卡,还有大艺术家画展的请柬,文革期间那些个样板戏的小年历卡,伟大领袖的像章,三十多年前外国印刷的招贴,二十多年前手工绘制的效果图,七十年代绘制的印刷色稿和黑稿,那些同龄走上绘画道路,当下已是钞票印刷机的画家早期幼稚画稿。云云总总,好不热闹,回想起来,经过这多年,还做了不少的事情,一个小道理,早年和现在说是为了艺术,其实都是为了银两,只有银两需求不那么强烈了,自己才会真正敢于面对,什么是艺术?这样一个话题,我们舍不得这安逸的生活,只有基本富足了,年龄到了一大把,金钱和艺术都是让别人赚的眼球,羡慕和虚荣的理由,有谁不是呢?

      
那些年一个包装漂亮的手提纸袋,也会赚的眼球,一条金利来的腰带,一双尼龙丝袜子,一块力士香皂,一盒金黄色三五香烟,还有忘却了的香港良友香烟,一盘有点黄的录像带,一盒邓丽君靡靡之音的磁带,一台松下画王电视,以及那滴滴叫声呼叫的汉字数字传呼机,在人面前掏出人称大哥大的手机,收藏也就是这不到二十年的事情,而我那些沉醉于八十年代初期的集邮,已经在箱子里沉睡多年,没有启封再次回顾,因为时间和记忆在那里面,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时间,再次好好的整理!

      
纸张和画布一样,在这次整理以后,才再次领悟,老先生说的真理儿,整齐的书桌,相对讲究的纸张,翰墨浓香的墨汁儿,艳而厚实的印泥,好使顺手的毛笔,实时更新的图章,熟读的词句,审读的文章,书写的同时琢磨着内容的弘博,内涵的寓意,章法和段落的抑扬顿挫,浓淡和疏密的错落有致,看着这些伴随着我书写的家什,其实和许多东西一样,一辈子好使顺手的笔,不过这几支而已。

      
如同朋友一样,许多时候,真正的好朋友不过几个,所谓的朋友其实是熟人,在路上同行的伙伴,火车上的对坐,集贸市场上的货主和买家一样,你需他求,为的就是来往方便,有求有应,为了利益,为了方便,没有了这一切,真正情感互交,有难同当,几十年相安互敬,又有兴趣爱好,平淡无奇,真挚好友能有几何?还是如同旧物一般,舍不得,留下来,许多年,再回看,感情悠然!

      
我这些年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一是我没有多大出息,当不了官,发不了财,父母在不远游,同时也害怕,混得不好还得回来,抬不起头见老乡。二是没有什么本事,没有上高的学历,没有认识高级的关系,再者运气不佳,没有遇上什么贵人。三是觉得稍富即安,老人孩子健康,衣食无忧,倒也快乐轻松,比上不足,虽是“下岗职工”,倒也靠手艺换的口粮和银两,小车开着,到处游逛,这个自己的工作室,看书写字也是来的方便,喝茶饮酒,烹饪品尝,也是颇具功能,安歇自然比市中心风凉,路也是宽敞,就是满眼高楼林立,只有一些矮树绿植,少见了那些胡同街巷,老树参天,绿荫掩道,虽是旧屋老道,却是存在了许多的人文密码,生活的信息还有那儿时的记忆旧物的背景。幸好我还把这些旧物带到了新房,不然在这里生活会很是枯燥和郁恼。

     
虽是旧物但也是存储了许多的情绪,当下房子大了,家具新了,连上厕所都在身边,但是我仍记得多年以前那些个旱厕,夏季里爬满蛆虫的粪坑,蚊蝇哄顶,臭气在发酵中升腾的场景。虽然洗浴是如此的方便,但是儿时,去公共浴池,在灰色泛着泡沫的脏水中洗涮,可惜一个月的周期也不觉得身上泛痒,在满是裸体的浴池中闻着来苏水和脏污的味道。洗衣已经是方便之极,脱下身上的内衣外罩,袜子短裤,分门别类,还有那闻着惬意的洗衣液淡淡的幽香,不用再寒冷的冬季,用红萝卜般的手指再去在搓板上,涂着肥皂,用力的运动,看着洗衣大盆升腾的热气,还要盼着晴朗的阳光,迅速晾干,不然那窄小的室内是难以悬挂的,还会潮气满堂,是啊,一些事故都过去了,一切都变得那么模糊,依稀,寂寥,远去,只有在收拾当中再次抚摸这些留有情感的细小物件,当你的房子大了,东西新了,追上时髦了,让人羡慕了,都比别人高了一截,其实,里面空空的,缺少的就是那些逐渐远去的情绪。

      
下了一夜的雨,凄凄漓漓,春天过去了,现在已经是夏天了,夏天就是满眼葱绿,而收拾东西的心情又引起了我的惆怅,我的这些旧物还会存在多久?文革过后,我们家里的“莫斯科牌电子管收音机”被凯歌半导体替代了,“宝字”上弦挂钟被康巴斯替代了,那两块表盘泛黄时走时停的“梅花”和“英纳格”手表也被上海牌手表替代了,一个美军水壶和德国马蹄表也悄无踪影了,。时代会在更替,物件也在逐渐的消失,孩子已经不对我的这些东西有兴趣,而我的这些心情只有我自己晓得,微信都在转载互发,我却还在这里敲打胡诌,编写这些看似无聊的追忆,是啊,随着记忆似流水在洗涤看世界的眼光眼界!拔哥随笔-84-“收拾”劳动节拔哥随笔-84-“收拾”劳动节

上面的图片是新居,下面的图片是老窝!

拔哥随笔-84-“收拾”劳动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