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拔哥随笔-78-整理CD和DVD的心情(下)

(2014-03-22 10:18:49)
标签:

胡诌八扯

生活细节

信口开河

闲时扯淡

分类: 拔哥的随笔

拔哥随笔-78-整理CD和DVD的心情(下)

    说起音乐,也是蛮有意思,我自小不识乐谱,不管是简谱还是五线谱,也不会乐器,曾经也学过什么笛子和月琴,但是也只有三天两早晨,但是并不妨碍我对音乐的兴趣,我有许多音乐家的朋友,国内一流文艺团体的大提琴手,还有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有结识国内著名的男中音,但是,还有一位初恋的乐器高手,提琴,手风琴,钢琴,都是易如反掌。对音乐的欣赏还是早在文革前后的那些神秘的外国歌曲《外国名歌200首》,手摇的黑胶木唱机,等到了文革结束,那些红莓花儿开,小路,喀秋莎,梭罗河,鸽子,云雀,也都有听得舒畅。

     八十年代,半头砖,双卡收录机,三洋,夏普,松下,日立那时的牌儿也是不少,我至今留有一台飞利浦带唱盘的双卡收录机,那些唱片却不知道了踪影,只有一些难以割舍的磁带在储藏室的角落里放着,因为那时候买一盘,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的原版,比如法国的保罗.莫里哀乐团,意大利的曼陀瓦尼乐队,德国的詹姆斯.拉斯特乐团,每盘当时买也有几十元钱,但是当下连汽车都没有了磁带的用场。也是到了后来,美国乡村音乐,以及蓝调和爵士都有在耳朵里游荡。但是要说起交响乐,我也是偏爱多多,记得第一次看转播还是在一个单位的大彩电面前,那是在1979年的元旦,小泽征尔在北京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最震撼的就是那首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小泽的那灰白头发的任意纵情激动地挥洒,在一个寒冬里,很重要的被捶打和震荡着,有一种在混沌中寻找冥冥灵魂的感觉。一直到后来,欣赏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因为那个时候电视台在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常常陪着音乐播放着那田园的美景搅动着内心的美好向往。我不太喜欢过于古典的呆板和格式化。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那沉重和忧郁对广博的荒原和精神的迷茫,也是跌宕起伏的震撼。俄罗斯音乐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那《春之祭》以及和夏奈尔神奇的秘史,令人热血喷涌爱的死去活来。当然还有,那些指挥家,卡拉扬,穆蒂,小泽征尔,.....说到流行,卡本特兄妹,惠特尼.休斯顿,约翰.丹佛,席琳迪翁,莎拉布莱曼,也都喜欢,通俗高雅都在我的文件夹里,原则就是我喜欢即好,便是。

      那些DVD且更加有选择,没有港台片,没有古装片,没有动画片,没有恐怖片,我喜欢的是一些小制作,是一些温情片,是一些外国历史片,是一些纪录片,是一些我注明了三颗星的好片,比如《教父》《布拉格之恋》《红白蓝三部曲》《西伯利亚理发师》《飞越疯人院》《猎鹿人》好片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能在被窝里欣赏,能在喝酒时浏览,能在电影伴着睡梦安眠,简直是一件人间快事,从古到今,绝无仅有,这不顶个国王般的享受,有个故事《一千零一夜》我这里有好几个,无数个《一千零一夜》,听故事,就是文学的启蒙,是人性最初的期盼,从婴儿的催眠,儿童的故事大王,一直到当代文学大师的——讲故事的颁奖词。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每堂课以前总讲一个故事,每节课前都讲一段,如同单田芳的评书,全体同学都最喜欢她的课,成绩格外的好,那可是在五十年前啊!人这一生没有故事伴随是多么的寂寞,当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更动人,更有意义,在阅读和欣赏之间,听着看着故事的发展,伴随着自己的一生,谁说我们的生活缺少了故事呢?只是少了关注和视角,在光阴和闲暇中溜走了,看片听曲阅读绝对是一件幸福和惬意的事情!

 

拔哥随笔-78-整理CD和DVD的心情(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