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2013-07-21 04:48:19)
标签:

谈天说地

文化散步

闲时扯淡

生活细节

分类: 拔哥的随笔

     盛夏,偶寻自己的一些书籍,借以晾晒,不觉旧书生情,书的后面都是一本一本的故事,一本书,都是一个年代的缩影,来历也是有一些情由,当然最多的还是那些被丢失和被出借无法找回的书籍。日前听说,读书破万卷之难,我虽然谈不上“破”万卷,但是,喜欢读书,也是一个时代精神贫乏的主要追求,当下,虽然电视,电脑,书店,电子书,杂志,报刊,下载电影,资料,霎时方便迅捷,但是,闻着墨香,“油墨的香”,还谈不上书写的墨香,也是惬意无比,看着书,吹着凉风,有着凉风徐徐的空调,那心情还在吗?那饥渴似鬼的的贫乏时期,精神和物质沙漠般的穷困,回忆起过去,也是一种奢侈的幸福。翻翻旧藏也是一种心灵的舒展,也是对幸福的一种刷新和重置以及对自己心情的再现,相信手下的上千册旧书旧刊旧物陪着自己,其实有点旧的东西还是看起来有内涵。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这书是来自六十年代,文革以前的一个废品收购站。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这书,文革期间来自一位同院的邻居。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这书,来自中学老师的相赠。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这是我最为常用的一本词典,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第一本艺术理论书籍。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我学习时,最早期的美术资料。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拔哥随笔(54)“书香”之旧藏

    医家说旧书散发出的异味,是一种有毒的东西。但文人是天生的嗜怪主义者,书香那种“难以形容的怪味”,总是让他们甘愿沉迷,兴奋不已,甚至整个生命与其相融也浑然不觉,乐此不疲。明清古籍《增广贤文》训蒙增广改本就有“家熟不如国熟,花香不及书香”的记载。至于梁实秋先生说“书香是与铜臭相对立的”,这倒是大众的同感。“铜臭”一词,出自《后汉书·崔实传》。汉代权臣崔烈,名重一时,但他仍不满足于现状,而在卖官鬻爵的腐败中以五百万钱买得司徒一职,从而得享“三公”之尊。有一日他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崔钧如实回答:“论者嫌其铜臭。”由此人们便以“铜臭”一词来讥讽俗陋无知而多财暴富之人。千年以来,书香铜臭,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褒贬好恶。

     “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什么意思?许多人不太清楚。其实原来是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芸香草亦称芸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有特异的香气,可以入药,嚼之有辛辣和麻凉感觉。因为古人常在书籍中放这种草避蠹驱虫,所以除“芸人”指农人,“芸芸”指众多外,与“芸”字有关的词多与书籍有关。如“芸编”指书籍,“芸帐”指书卷,“芸阁”指藏书之阁,“芸署”为藏书之室,“芸香吏”则指校书郎。 “书香”最早的由来,据说就是因为这种芸草的植物,因其散发出的香味能杀死书虫,爱书如命的读书人就把芸草夹在书中,对其飘散出的缕缕香气称为“书香”。著名的天一阁藏书楼,图书号称“无蛀书”,据说就是因每本书都夹有芸草之故。因芸香与书结缘,与芸草有关的其他东西,也就成了与书卷相关的称呼,如古代的校书郎,就有个很好听的名称:“芸香吏”。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做过这个官。书室中常备有芸草,书斋就有了“芸窗”、“芸署”、“芸省”等说法。如唐朝徐坚的《初学记》中说:“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亦称芸台。”这些词都蕴含着一缕书香的气息,表达了人们书香文风、文化审美与精神高贵的尊崇。书香

  沧桑逝水,风习递嬗。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的普通读书人早已不太容易见到芸草了,即使防蠹,人们也多是使用樟脑丸、檀香片之类。书香情怀对于善于想象与怀旧的文人来说,恐怕更多的只是缥缃书卷里所蕴藏、积淀的一种不尽的历史记忆与个人缅想罢了。氤氲陶醉之中,书香具体为何物,恐拍谁也说不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