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识朱铭老师,那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山东艺术学院正在筹备成立<商业美术系>,筹备期间的几位老师也是我的朋友,和先生相识之后,经常的得到许多有关艺术和文化的点拨,后来山东省扶贫开发鲁西南的一个民间工艺美术项目,<鲁锦进京展>也是由朱老师为山东艺术学院的科研项目,当时朱老师时任科研处长,我在那个展览会做总体设计,渡过了一段工作的接触,可以说八十年代经常与朱老师交往和聆听朱老师的教诲,成为一件幸事.朱老师早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幸"成为了所谓的右派,许多山东的艺术大家都曾受教与朱老师,因为朱老师大学毕业就立即进入教学领域,比当时的学生从年龄上大不了几岁,经历与磨难颇多,但朱老师性情豁达,开朗,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作为一个博学的先生,给人的感觉是极其的谦逊,语言的极其犀利准确,文章是那样的严谨和流畅,授课时的侃侃而谈,是我最爱的知识传授方式,聆听过朱老师的朋友,最为感动的就是将一部西方美术史演绎的如同讲述长篇小说一般的吸引着同学,放在当下,与当红的<百家讲坛>任何一位学者都毫不逊色,几千张幻灯片,几百位东西方优秀画家艺术家,三千年历史长河,随讲即出,就出一段精彩的画家故事和作品出处,在当时朱老师上课不用讲义,那是精彩的一面,朱老师不讲究衣衫穿戴,但他对世界服装,当代设计了如指掌,朱老师不讲究吃喝,但是爽饮和对饮食的畅谈也是多有专著,朱老师虽是绘画出身可是在美术史和艺术史,广告学,设计史,诸多领域皆有建树,一部八十年代出版的<外国美术史>洋洋800多页,那是没有照排,只有铅字,没有电脑.只有稿纸,没有数码,只有黑白照片的缮写,那多的文字,照片,校样无不浸透朱老师的心血之作,新版出书,我有幸到了由朱老师签名的新作,指教两字,让俺惶惶不可,在后来的时间里,朱老师和我少有联系,但是旧时的情感依旧浓重,交谈甚欢,二十多年过去了,历历在目的旧时情情景景,依然在目!让人久久怀念的事情和人,就是你受到的影响重要之所在!心灵的震撼,远比鲜花和形式的祭奠更为让人惦念和缅怀!黎明时分,大旱多日的当下,不觉窗外已经飘起了久违了的雪花儿.静静的飘洒,对朱老师的祭奠还是天意的降临,天知地晓!



庆祝朱老师六十寿诞/杨老师的身后,就是当下山东文联的主席身着深色衣服的美髯公张建辛先生也已经去世七年.


朱老师和杨松梅老师,不想两位皆以驾鹤西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