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北京见闻学习公社感悟随笔谈天说地 |
分类: 心爱的物件 |
日前,有幸去北京参观至《高碑店古家具一条街》,结识一位安徽的老板,让我大开眼界,为了一座三百年前的传统大戏台和两座古老的祠堂,竟修了一座硕大的玻璃屋子,就好像把『大象装到了冰箱里』的故事再现。
高碑店乡的领导也是远见卓识的高人,把一个商业活动引入了文化的范畴。让徽派的建筑再现了当年的辉煌,三百年前的徽州可是领导辈出的好年代,不光出商人和高官,也是文化的发源地,
硕大的房架大概有近十米的高度,全部卯榫结构,雕梁画栋,无漆无油,朴实无华,柱下有柱杵,防潮防蛀,好不气 派。
维修全部采用老料,传统工艺,工程巨大,要求精湛,记得日本的建筑学院,其中一门功课,就是将老房子拆建的过程融入教学,让传统记忆保护下来,更好的将其继承,不会再让水泥柱子刷红漆,预制水泥的粉墙皂瓦,冒充其传统技艺。
纯粹木结构的大屋子,一条大梁就达六千市斤,可见之浩大。
大戏台的通风,遮雨,楼梯,错落,曲直,匾额,雕刻,弯曲,真是精美,让人赞叹不已,
老板汪政清,注册的公司名为《北京存真堂》,与汪先生合影就在一位英国的建筑师的工作室里,一位洋人工作在一座有几百历史的大屋子里搞设计,别有洞天。一句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让汪先生把我震得真是不轻。敦实不高,年纪不大,玩的还是真大!
前一篇:梁实秋的一篇散文《旅行》
后一篇:人生精典的八大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