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烦恼与人生方式

(2007-10-04 03:54:59)
标签:

随笔/感悟

感悟随笔

情感空间

谈天说地

人生品味

烦恼与人生方式

 

 

?/P>

    在一晚酒宴上,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先生说,当温饱问

题解决后,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这话搏得很多人的赞

赏。
    这是位悟道很深的先生。年纪轻轻,便佛缘深深。

说起他的悟道故事,一串接一串,但我明白,

他的烦恼也并不比我少


    其实,这样的感悟,我们每天都会产生。
可往深里一想,烦恼——固然有的是自找的,但也有不少,它是不请自来,纠缠上你的。这一类烦恼的出现,是因了问题的出场。
    在我们的感觉中,那些日理万机的人,应该烦恼比我们多、比我们大。他们面对的问题每天层出不穷。那么,是否他们的烦恼就一定比那些事情很少的普通人多呢?
     烦恼是感觉。既然是感觉,就没有纯客观的比较,也没有调查统计数据。所有的烦恼都藏在人的最深处。不轻易亮给人看。人们触摸不到,也嗅不出来。最多是,听到他的叙说了,或者这个人身形憔悴了,更或者他自杀了,我们就推测人家得了烦恼病。
真是这样吗?
     日理万机的人,比如官员,比如企业家,遇到的问题当然要比普通人多得多。可这类人,是披荆斩棘过来的,从一个台阶不断往高里走的,他们也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处理问题多半干脆利落。有很多人是不让问题过夜的。这样一来,他们蓄积的烦恼,在体内逗留的时间也就较短。这是其一。其二是,他们对问题的处置比较有经验,知道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何必自寻烦恼呢。他们采取的多是实用主义态度,不让烦恼干涉行动。挥一挥手,烦恼也就真跑掉了。实用主义的积极态度,看似入世,实则出世。因为烦恼的确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徒扰心境而已。其三是,问题接触多了,他们心理上会对问题产生一种抵抗性。就像服药多了会有耐药性一样。一般问题已远不能让他们产生烦恼。就像美女看多了也会视力疲劳一样。耐受性,人人不同。人是潜力很强的动物。我记得我在做股票前,对亏损没有丝毫抵抗力。总觉得亏几千,我可能就会受不了。没想到,根本不是这回事。人的耐受性是慢慢培养出来的。
恋爱中的人,是烦恼机率出现较多的人(所以有研究说,恋爱多了会伤人)。因为爱情原本便是一种感觉。爱恋着的人,脑神经都很敏感,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都会在心里想上个几十遍。而谁都知道,想象是不可靠的。你因为对方和别的女孩吃一顿饭在大生闷气,殊不知那个女孩正是他的表妹呢。类似的误会会接二连三发生。恋爱长了,尤其靠不住。所以有人欣赏速成主义。三个月内解决战斗。至少不让恋爱过一年。我就知道我的同学中,几对谈了多年恋爱的,最后都出事了。而一对速成的,倒很恩爱。那些多愁善感的人,通常都有想象癖,喜欢靠想象解决问题,而越想象,往往会越糟糕。心里有毛病的人,其实碰到的都是一丁点小事情,他们在想象中把问题放大了,越放大越恐怖。而现在主义者从不把问题过夜,喜欢行动胜过想象,所以,他们往往也是乐观主义者。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通常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真诚的欢笑,行动带来的勇气和力量,总是鼓舞人心的。生活原本都不容易,对欢笑,人们是高欢迎度和零抵抗力。
     当然,人生的境界也是要靠经历去催化的。那些经历过万千变故的人,会变得异常平和、亲切、朴素、宽容,对生活的满意度会大幅提高。这就是人生的境界了。
     当年中国的首席名媛陆小曼,在徐自摩去世后,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转变。徐自摩活着时,到处兼职,写稿开专栏出书,以一个名教授的巨额收入(每月500元以上,算是那年月的高收入了),可还是维持不了这个中国首席名媛的奢华生活,两人婚后只有过短短几个月的快乐时光,便因经济问题生活方式问题两地分居问题而搞得烦恼重重。徐自摩常往返京沪,为节省经费,只好找朋友帮忙,搭乘免费飞机而一命呜呼。徐自摩飞机失事后,来往的朋友和徐自摩的家人都不肯原谅陆小曼。这对陆小曼是多重打击。这个从小在物质奢华、百般宠爱中长大的女人,经历了这个巨大的波折后,从此诀别了社交界。终身素服,轻易不出家门。忧郁,感伤。不修边幅。四十几岁时,一口牙全掉光了,也不镶牙。很难让人想起从前那个光彩照人的社交界第一美女。从人生的这一极走到人生的另一极。印度哲学家奥修曾经说过,人脑普遍有一个特点——容易走极端。她的行为恰恰验证了这一观点。
     像陆小曼这样的著名美女,一生中,也并没有多少个幸福的日子,这让我们这些个普通人,得到了一点安慰——幸福并不因美貌而光临。也不因一个绝美的爱情而赐予你。态度决定人生方式。没有一个人生方式是完美的,它不代表快乐,也不代表幸福,只代表是否适合你。
      我们通常都鄙夷那些坐井观天的人。觉得他视野太小。圈子太窄。什么都不懂。可视野小的人,他受到的干扰也少,内心容易平静。烦恼也会少些。而那些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我们都会羡慕他的非凡境遇。听听他的谈资也好啊。我们闻所未闻呢。孔子提倡的交友三原则中就有一个是“友多闻”,和多闻博识的人交朋友,是我们喜欢做的。可是,在他们而言,走过千山万水(譬如三毛吧),要获得内心定静,又需要多大的定力呢。而当他们走到波澜不惊的那一天时,他们的幸福感和坐井观天的人已没什么不同了。他们会觉得温饱之外的物质没什么用。还不是一张床一日三餐。是啊,早年他们克服物欲的冲动曾经是那么困难。总是一步步走向拥有,结果,一一拥有后又一一舍弃,可没拥有过又如何舍弃呢。
朴素的情怀,可能有的人是在一一拥有后慢慢滋生的;有的人是很早便有的。尤其是那些一出生便衔个金钥匙的人,因为物质太丰盛了,他会向往无。就像奥修所说的,人脑总是向往着自己没有的东西。一个人一出生,就注定一无所有的人,便向往别人的有。就像我们无房向往有房、小房向往大房、大房向往别墅一样。我们的向往也是慢慢产生的。拥有的东西我们总是忽略它。而向往远处的风景。于是,一步步走向拥有。只有拥有过后,你才知道,一一舍弃的境界也是一样的美好。
     人生就是爬坡和下坡的过程。该爬坡的时候,你不爬,会后悔;爬过了,哪怕不美好,也知道滋味了。于是知道,放弃也是一种境界。人生就是一个个经历,一个个感悟。等所有的经历都差不多了,你的感悟也可以出书了,这时候,也该是你完美谢幕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