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2)
(2024-02-26 08:45:10)
标签:
情感文化教育人物 |
分类: 人物杂谈 |
不见大舅好几年了。距最近的一次回家也快三年了,那次去大舅家大舅不在,舅母说大舅一个人去河湾里给川地放水(灌溉)去了,舅母让孙女去叫大舅,孙女回来说,大舅说等那块地放完了水就马上回来。结果等了半个下午,直到我们离开,大舅还没回来。大舅放水的那块地我没去过但知道,那块地很大,各个地方水都浇灌到,一个人要跑来跑去,一时半会完不成,急不得。那次没见到大舅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大舅在忙事情,让他中断就回来见一面也没多大意思,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谁能想到,那次没见到,对我来说就成了永诀。
说起来最后见大舅是在父亲的丧事上。大舅是个亲戚,过来只要搭个情(随礼)吃个席就可以了,但大舅没有。他忙前忙后,帮着买这买那,前前后后操心着,棺材是他亲自去商定的,打坟也是他实地去看的,停灵的几晚他都和我们这些后辈一道守灵。比起有些仅来吊丧吃席的亲戚,大舅更像一个帮工。丧事的“告孝”环节,大舅被请上了台面,本来他充当的是“法官”的角色,“审判”和“裁定”我们做子女的对老人生前身后做的如何,能否顺利入土,不想到了“宣判”时,大舅回忆起父亲当年拉扯我们如何的不易,他自己先老泪纵横,进而泣不成声。安葬了父亲,大舅还安慰我,人生的路还长着呢,要节哀顺便,你爸去了,你们要活的好好的。谁能想到,这是大舅说给我最后的话。
是的,我想不通,大舅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大舅是那么的强壮,提起他来,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他的魁梧壮硕。我的不少同学见过大舅,见过大舅的同学都对大舅啧啧称赞,陈赞的强壮,说他就像一座铁塔。有一年大舅带我们上山烧纸,半路上我在后面拍了一张风景照,照片里有一个大舅的背影,他穿着白背心,戴着草帽,露着黝黑壮硕的臂膀,那臂膀真是粗壮,似乎有我的大腿那么粗。从小,大舅都给我强壮有力的影像。这么强壮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父亲比母亲大三岁,母亲比大舅大两岁,父亲走的时候七十三岁。父亲在娘胎里就受了靠,先天不足,从小忍饥挨饿,成年病痛缠身,羸弱一生,他活七十三虽然不长但也能交代的过去。而大舅从来身强力壮,虽然上了年纪,但谁都想着以他的身板,会活到一个高寿,谁能想到他竟然没活过我疾病伴了一辈子的父亲,实在想不通。
有话说,好人不长命,有时想想真要骂这不公平的老天。
冷静下来,理性想想,似乎又能想通,一切都能解释。
强壮可能只是大舅的表象。他的强壮只是在外人看来的,他的病痛、虚弱、不堪只有他自己知道。大舅就像他家那辆二手车一样,外表是靓丽的,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早已不堪重负。大舅和父亲一样都是很能忍又舍不得的人。对自己的病痛,他们是忍,能忍就忍,忍到不能忍再说。对于在自己身上花钱他们是舍不得,最大程度的省和俭,有一点点都想留给妻儿老小。这些年大舅一直在忍,不只是这些年,许多年里他都在忍,一直忍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抢救的那几天大舅一直是昏迷的,如果他有意识,他能说话,我想大舅一定会说,不要抢救了,不要花这些钱了,不值得花那么些钱。这是他的性格,不是他把钱看的有多重,实在是苦日子把他们塑造成了这样,貌似吝啬的背后,其实有他们理性的选择。
2024年1月20日于望中高三10、1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