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造网络神话的草根青年毛利辉

(2011-02-24 11:24:39)
标签:

张永刚

昭通

毛利辉

云南电视台

包裹

杂谈

分类: 精彩转载
创造网络神话的草根青年毛利辉
 《鹤都晚刊》记者  张永刚
http://www.ztnews.net/dubao/hdwk/res/1/14/2011-02/24/06/res01_attpic_brief.jpg

 

 

  2月21日,昭通本土电影《包裹》经过年前24天和年后5天的辗转拍摄,终于在大关杀青。毛利辉高兴地笑了,他说自己虽然没有参与到电影的创作和拍摄中,也没有写过只言片语,但他替昭通山区的孩子们感谢编剧和剧组,因为《包裹》是唯美艺术化的还原故事,体现了人性之真、之美、之善,电影的放映将会使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山区教育发展问题。

  《包裹》的杀青,让更多关注昭通、云南、西部,乃至中国山区教育的爱心人士再一次想起29岁的昭通青年毛利辉。因为大家知道,在2006年,毛利辉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学生“走光”我哭了》的系列帖子,改变了大关乃至昭通地区无数贫困孩子的冬天“温度”,创造了本没有灵魂的现代性互联网上的神话。

  毛利辉成名后,个人命运也迅速得到了改变。2007年通过竞争上岗,毛利辉幸运地成为大关县政府的一名网络工作人员;2009年,他又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之后进入昭通市委宣传部工作。告别了7年的教师生涯,许多人以为毛利辉已经变了。然而,当大家看到离开教师岗位的他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又拿起了相机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在互联网上发起一次又一次爱心大营救时,许多人都流泪了。

  2009年06月29日,毛利辉以一篇题为《令人心酸的无手少年》的文章,图文并茂地讲述了14岁少年范后勇9岁时不幸“两手空空”,5年来仍然坚强求学的故事。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云南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免费为他进行了“补手”手术,范后勇成功地“长”出了两只智能双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上学了;《供我读书的哥也患了尿毒症,我还该去上大二吗?》,同年8月25日,毛利辉发布的关于云南师范大学大二女生强兰一家遭遇的帖子在新浪网、中华网、网易等网络发表,经《云南网》《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电视台》等本省媒体关注和跟踪报道后,全国乃至全球网友和社会人士纷纷向强兰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她完成了学业,解决了后顾之忧;2009年入冬以来,昭通遭受了严重旱灾,毛利辉撰写过无数篇关于昭通旱灾的帖子,大多被各网站论坛作为头条推荐,大连天健网和他联系,还为大关一个村庄的灾民们送去了修建25个水窖的资金;2010年5月,当得知大关县一位名叫芯芯的小姑娘想卖了自己救重病父亲的消息,毛利辉背着相机去了她家。回来后,他流着泪写下了一篇名为《10岁女孩日记:妈,求您卖了我吧》的文章,图文并茂地将芯芯一家的感人故事、存在困难和救治父亲的强烈愿望写了下来,同时发在了各大网站论坛上。之后,芯芯姐妹上学得到了资助,收到了数万善款,当地党委政府将她家纳入了低保,爸爸也实现了去北京治病的愿望。春城义工、广州好心人、来自美国和英国华侨等,还在为芯芯爸爸的病奔波着……2010年5月,毛利辉和同事通过努力,请来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及新浪等网友,终于为昭通山区的孩子募集到了1500万元的营养餐善款。同样是2010年5月,昭通“90后”女孩铁飞燕在绵阳跳桥救落水民工,深深地感动了毛利辉。6月的一天,他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走近铁飞燕,第一时间把他与铁飞燕及其同事、家人几天接触下来的所见所闻,在网上发了一篇题为《最美90后女孩——飞燕的担当》的文章,详细地向广大网友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平凡的,却又极不平凡的邻家90后女孩儿、一个岁半弃婴的“妈妈”——铁飞燕。该帖被无数网友“围观”、“顶起”和“转载”!随后,腾讯、天涯、新浪、新华网、中华网、凤凰网、云南网等网站的博客和论坛纷纷对该贴进行了加精、置顶并首页推荐,吸引了来自全球网友的目光。两天之内,仅腾讯网就有57万网友点击,3200多网友留言。“最美90后女孩”铁飞燕迅速在互联网上蹿红,并获得一致好评。更有网站通过他的文章整理出多条《网络红人"最美的90女孩子"铁飞燕朴实语录》。通过广大网友的共同努力,今年1月,铁飞燕同时高票当选新华社联合全国数十家媒体举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十大网络人物和《云南日报》举办的“2010年云南十大新闻人物”。“扬善,特别是把家乡美的东西推向外界,也是一个昭通网民应该做的事儿!”毛利辉说。

  “一颗文字如同一颗种子,怀有内心深处对人的悲悯,敬重和爱。”这是毛利辉在自己博客和空间上的签名。他的善良和直抵人灵魂的文字感动着人们,他始终如一对中国山区教育的人格魅力时不时荡涤并温暖着我们日益被现代性“掏空”的灵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