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毛利辉
毛利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894
  • 关注人气:18,5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宫李会”

(2011-02-14 09:52:43)
标签:

杂谈

 
 “画圆战术”海埂行纪
  赵连杰(2011年2月13日)
 
二月的昆明,阳光灿烂。滇池之滨的海埂训练基地接受着湖水柔风的洗礼,一条条波纹倾诉着春天的惊喜,也昭示着新的生机与活力。2011年2月11日,国家男女篮球特体队在此训练,由于李晓波老师我们来到了海埂训练基地,由于“画圆战术”,我们见到了原国家男女篮主教练、现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竞训科研部主任的宫鲁鸣指导。  
此次海埂之行是继2009年李晓波老师拜访曲靖立得女篮孙瑞云指导之后的和和中国篮球知名人士的高端对话,此次和宫指导的会见真可谓了是费尽了周折,吃了很多闭门羹之后,由于李晓波老师对篮球的执着和酷爱,最终功夫不服有心人,李老师和宫指导达成共识双方约定在2011年2月11日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会见。于是有了这次“画圆战术”海埂行。  
宫鲁鸣,男,运动健将,核心后卫,身高1.72米1976年代表江苏省男篮参加全国甲级联赛、全国锦标赛和两届全运会篮球比赛,多次名列全国第2、第3名。1977年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世界中学生比赛获得第八名,1981—1990年曾入选国家队参加日本麒麟杯、罗马尼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日本国际邀请赛、捷克斯洛伐克大奖赛。参加1986年第11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和第10届亚运会。1990年第11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和第11届亚运会篮球比赛,1988年第24届奥运会男篮比赛。1999年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1991年任中国男篮教练,1999年任中国女篮教练。  
李晓波,男,运动健将,控球后卫,身高1米66,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素有昭通篮球“魔术师”称号,代表昭通男篮出征各类比赛20多年且取得优异成绩,擅长组织进攻。以精妙、匪夷所思的传球得名,自创“画圆战术”,其整体移动进攻配合渗透哲学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一种既可攻盯人又可破联防的“两栖战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是中国篮球战术体系与国际篮球战术接轨的先进战术,完善和丰富了中国篮球战术体系。  
正如李老师是我的偶像一样,大学时期,当李老师才在大学校园的球场露出尖尖角的时候,那时的宫鲁鸣已经是叱咤全国篮坛的风云人物,他的个人技术较全面,控制支配球能力强,比赛经验丰富,善于组织反击,战术意识强,快攻推进迅速,传球及时、准确,有较强的攻击力,远投较强,防守脚步动作灵活,观察面广,协防补防能力强,拼劲足,作风顽强。在这一点上,李晓波老师和他极其相似,所以他会成为李老师的偶像是具有必然性的。  
站在海埂训练中心篮球馆的门口,放眼望去,宫指导正在给前来参加集训的国家特体队讲话,其中不乏有原国家队后卫张云松,奥神队中锋单涛以及原上海队主力后卫,前云南红河奔牛贾楠等篮球名将,我们到达训练基地的时候,他们的会议正如火如荼进行,此时的李老师已经压抑不住心中的激情站在门口不时朝训练馆里张望,从他执着的眼神透露出的是一种对篮球的专注和执着,那种精神令人感动,直到会议结束,宫指导早已看到在门外等候的我们才挥手示意并让我们到他的房间进行交流。在推广“画圆战术”的道路上李老师走得是极其艰辛的,但是哪怕抱有一丝希望,李老师也要将自己三十多年悉心研究的战术推广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希望更多的专业队采用,为中国篮球事业发挥咱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在没有见到宫指导之前,我们一行5人并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唯一只希望能占用宫指导哪怕十分钟的时间来阐述一下“画圆战术”的主要思想及精髓,那么也不虚此行了。  
有一个细节令我们非常感动,当李老师准备要向他讲解“画圆战术”的时候,宫指导早已把李老师在其博客里所发表的有关的“画圆战术”的论文打印出来,放在桌上,可见宫指导也是一个极其用心的人,让我们在场的人感到很感动,见这一情景李老师心里一高兴,便滔滔不绝向宫指导介绍其“画圆战术”精髓,虽然之前在电话里,李老师和宫指导有多很多次交流,但是真正全方位介绍“画圆战术”体系,这是第一次,也正是这个第一次我们有幸见到了这位和蔼可亲的中国篮球教父式的人物,李老师从进攻、防守等多个角度用篮球战术板声图并茂展示了“画圆战术”,从宫指导一次次的点头中我们看到了他对“画圆战术”的肯定,上午的交流进行了50分钟左右,由于接近午餐时间以及宫指导有很重要的事情,所以上午的交流就暂时告一段落,当时我们以为李老师辛辛苦苦准备这么长时间的汇报就这样不了了之,以为这次期待已久的海埂行就结束了。  
结果宫指导说:“我们下午具体再找一个时间详细谈谈”,从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宫指导无意间透露出对“画圆战术”的浓厚兴趣,虽然早上的汇报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宫指导的这句话提起了我们一行人的激情,短暂午餐后,我们便回到宫指导下榻的楼下继续等候,我们不知道要等多久,但我们相信宫指导一定会来,到了中午13点20分左右的时候,宫指导午餐后回到宿舍,刚进门就看到我们坐在楼痴痴地等候,也许我们的执着打动了他,所以他当时走过来说:“稍等几分钟,我上去一会儿,马上下来”。我们再次看到希望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本来恹恹欲睡的我们又马上打起了精神,期待奇迹的出现。同时,宫指导还叫来了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董先权教授,一同倾听,由于上午的时间有限,所以李老师只讲了一小部分内容,下午的汇报,李老师把“画圆战术”精髓从进攻防守淋漓尽致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两位,宫指导认真倾听,董教授不时点头对“画圆战术”表示充分肯定,从头到尾,宫指导没有表现出半点对“画圆战术”的偏见或不满,更没有找出“画圆战术”的不足之处,相反,从他俩的神情体现出的是对李老师的赞赏及钦佩。所以当李老师汇报完毕后,宫指导也当场表明了他的观点,他说:“画圆战术”无论从进攻、防守方面的确有很多优点,同时也肯定了李老师30多年来在篮球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所取得所取得的成果,高度赞扬了李老师把哲学思想融入进篮球战术体系,同时还表示真没有想到在昭通这样一个基层地方会有这样一个篮球痴迷者执着研究篮球战术,时刻为中国篮球发展前景前景担忧,这是令他们颇为震惊的,和上次在曲靖孙瑞云知道一样,他表示,中国的很多教练就缺乏这种精神,如果中国的年轻教练都能像他这样悉心研究篮球战术,那么中国的篮球事业一定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此次的“画圆战术”海埂之行,在我们离开时宫指导不舍的告别里告一段落,宫指导也表示,将会进一步探讨和验证此战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行,如果条件成熟的话,双方将举办一些交流赛从而证明“画圆战术”的实用性,但是真理是经得起考验的,“画圆战术”就是李老师这么多年探索出的真理,我们期待“画圆战术”找到充满生命力的土壤,继而成长。“画圆战术”海埂之行是继2009年“画圆战术”曲靖之行的第二次“高端”对话,相比之下,此次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也非常地成功,更是昭通篮球史上一次伟大的史诗,不论“画圆战术”的推广成功与否,这段故事将会在昭通篮球发展的史册上名垂青史。

  给宫鲁鸣指导演绎“画圆战术”
    李晓波文
  能与宫鲁鸣指导
  面对面交流“画圆战术”
  不仅是心系中国篮球发展
  富有人格魅力的宫鲁鸣指导
  给我这个无名草根的机会和关爱
  更是我梦寐以求的期盼
  还是我快乐篮球人生的完美句号
  2011年2月11日
  我人生日历上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
  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
  我用自己擅长的演讲与口才
  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
  给前中国男篮主力控球后卫
  前国家男女篮主教练宫鲁鸣指导
  抑扬顿挫地演绎
  “画圆战术”的移动路线和精髓
  争分夺秒地解读
  来自昭通乌蒙高原的篮球梦想
  静静细听的宫鲁鸣指导
  和蔼可亲地端坐在我的对面
  凝神思考我讲出的每一个字
  画出的每一个图
  不时平易近人的插话
  不放过任何一个需要质疑的细节
  对“画圆战术”刨根问底
  下午还找来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授
  前国家女篮助理教练董先权
  反复讨论逐一提问
  始终没有找出体系的漏洞与瑕疵
  尽管实战效果在业余队十分明显
  还需要专业队更多实战检验
  但中国篮球的顶级专家们依然肯定了
  我所创立的“画圆战术”
  既可攻盯人也能破联防的两栖性
  和整体移动进攻战术配合的前沿性
  以及理论创新的先进性
  聆听了如此高的褒奖
  一块多年压在我心中的石头
  终于放了下来
  看到自己跋涉篮球之路
  执着篮球技战术研究
  三十年的心血得到回报
  怎不令我感慨万千
  举杯庆贺
  
  宫鲁鸣指导看到我的博客了
  (2010-10-1910:50:11)[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我再三联系四处打听
  终于找到中国篮球的风云人物
  原国家男篮和女篮的
  功勋主教练宫鲁鸣
  向他自荐我创立的“画圆战术”
  前一段时间他工作挺忙
  通过几次电话他都有事聊得不多
  今早的又一次冒昧打电话
  他终于找到我的博客
  并答应看看再说
  同时邀我2011年兔年春节后
  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见面
  细说“画圆战术”
  不管能否得到他的认可
  我都以平常心对待
  毕竟这是我三十年
  热爱篮球的结晶
  就好比十月怀胎的母亲
  即使生下的是一个先天缺陷的孩子
  母亲也永不嫌弃
  如果“画圆战术”真的对中国篮球
  有所裨益
  我走过的三十年篮球之路
  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
  
  
  
  给宫鲁鸣指导打电话
  (2010-09-0217:00:01)
  
  如果不是
  毛遂自荐“画圆战术”
  我这辈子决不可能
  想入非非地
  拨通偶像宫鲁鸣的电话
  并占用了他日理万机的五分钟
  虽然他不认识我
  但他的和蔼可亲
  在我打电话时就感觉到了
  我最担心他根本不听我说什么
  就把电话挂了的一幕
  始终没有出现
  尽管我学打篮球的高中和大学
  与他玩篮球的黄金时期同步
  可我始终没有机会亲眼目睹
  他在篮球场上的风采
  只能在央视转播中国男篮比赛时
  才偷学了他不少篮球技法
  他曾经用1米72的身高
  刷新了至今无人能破的
  国家队控球后卫的记录
  他身上萦绕的原国家队男篮
  和女篮主教练的光环
  即使我生长在首都北京
  也很难接近
  唯一能接近他的
  是我对篮球的热爱
  还有我接近1米70的身高
  
  昭通“魔术师”拜访前中国男篮主帅
                          ——“画圆战术”受到宫鲁鸣肯定
                          来源: 都市时报   发布时间:2011-02-12
 
                       鈥溁舱绞踱澥艿焦趁隙ǎㄗ

                 宫鲁鸣(左)分析李晓波(右)自创的球队战术 首席记者陈昱州/摄
 
   记者陈雯韵 “作为业余篮球爱好者,能这样深入研究篮球战术,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享有昭通“魔术师”之称的篮球爱好者李晓波昨天带着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独创的篮球“画圆战术”,拜会了前来昆明海埂训练基地督战国家二线特训队训练的前中国男篮主教练宫鲁鸣,他对篮球的执着精神得到了宫鲁鸣的肯定和赞许。

  “画圆战术”是昭通篮球爱好者李晓波独创的一门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一种人盯人防守的阵地进攻战术体系。本报曾在去年对这门战术的来龙去脉和李晓波的篮球故事进行过报道。前年底,李晓波曾带着自己的“画圆战术”拜访了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让中国的职业联赛乃至国家队用上他的“画圆战术”,是李晓波最大的心愿。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李晓波从去年就开始辗转联系中国篮球界的几位著名教练,在吃了不少闭门羹之后,他终于用真诚打动了曾担任过中国男、女子篮球队主教练,目前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竞训科研部主任的宫鲁鸣。

  昨天,宫鲁鸣随国家男、女篮二线特训队到海埂训练基地进行特训,他如约第一时间与从昭通赶到昆明的李晓波见面,他将“画圆战术”的论文打印出来研读,悉心听取了李晓波的讲解,“你对这个战术花了大量心血,非常难得。”宫鲁鸣充分肯定了李晓波敢于研究和创新篮球战术的勇气,他认为“画圆战术”比起现有的不少固定战术显出很多优势,但效果还需要更多实战的检验。

  “我从小就看宫导打球,能得到他的肯定我非常开心,一门战术能否被采用需要时间和实战的考验,我不会放弃的。”李晓波最后表示,他还会将这个战术推荐给其他教练,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肯定。

   

        李晓波独创“画圆战术”希望国家队采用 (转帖)

鈥溁舱绞踱澥艿焦趁隙ǎㄗ                        (2010-02-04 11:27:24)
标签:

杂谈

分类: 画圆战术
 

昭通有个篮球“魔术师”,玩球30多年

高中时打球,防守队员一见他腿脚会发软
教书时打球,加入哲学理论探索新战术

 

李晓波独创“画圆战术”希望国家队采用

                    《都市时报》2010年2月4日 B11 发布时间:2010-02-04

 

记者陈雯韵 NBA有位传奇的“魔术师”约翰逊,如果你去过昭通,又恰巧喜欢篮球,那你一定听说过昭通也有个“魔术师”李晓波,他身高不到180公分,给人的印象却有点像《灌篮高手》里的宫城良田。光看他的样子,你没法把他和篮球联系到一起,但44岁的李晓波一上球场,洒脱帅气,把那些20多岁正当年的年轻小伙们打得落花流水。听说这位“魔术师”还潜心研究出一种“画圆战术”,讲究以柔克刚,取得无数好成绩。

不过别误会,李晓波不是职业球员,他大学学的是哲学,如今是公务员,篮球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之一。

“我不是因为篮球而来到这个世界,但因为篮球,我更加眷恋这个世界。”李晓波这样说, 记者与他长达两个小时的对话后,不由得佩服李晓波对篮球的那份执着,记者突发奇想,何不从篮球中最基础的技术“运球”开始,讲述李晓波与篮球的故事?

运球 小学开打,篮球是幼年的好伙伴

学篮球,首先从运球开始,无论你有多成功,运球都是每天的功课。对于李晓波来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篮球至今,篮球早已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七岁那年的夏天,李晓波因父母工作调动,全家迁到盐津县庙坝乡,他也在庙坝乡中心完小开始了自己与篮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时候,乡里的干部都会在这所学校的球场上打球,而年少的李晓波往往被乡镇领导临时“委任”为计时记分员,耳濡目染下,李晓波也开始模仿大人们打篮球的动作,“但是没球啊,只能看着眼馋!”

直到小学三年级,李晓波的父亲才从盐津给他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篮球。从那以后,年少的李晓波便养成了每天打篮球的习惯,成天泡在篮球场上单挑或者捉对厮杀,后来他正式加入了乡里的“红星少年篮球队”,开始了职业球员才有的训练生活,每天训练加比赛,其乐无穷。

上了初中,篮球仍然陪伴着年幼的李晓波,那时的篮球对于他来说,是快乐,是青春,是无忧无虑,是好伙伴。

过人 “防守员见到我,腿脚会发软”

过人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技术,除了出色的个人技术外,还要讲究时机。

上了高中的李晓波,打篮球的技术呈直线上升,他已有了球迷,有了篮球场上“明星”的启蒙感觉,他完成了巧妙的一次“过人”。

“我虽然身材不高,站队时排在倒数第一。但是防守队员一见我,一般腿脚都会发软,一点也不吹牛!”考上昭通一中后,李晓波入选了学校高中男子篮球队,并连续两年带领球队夺得昭通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冠军。有人关注,李晓波自然也开始拥有自己的球迷,也有了“球星”的感觉,“那种感觉使人兴奋,催人奋进。”他说。

李晓波后来考上了云师大,专业是哲学。李晓波这样总结他的大学生活:“以师大篮球场为圆心、校门为半径画个圆。”可想而知,篮球仍然是李晓波唯一不变的爱好。那时候,他是师大校队队长兼主力后卫,并因此获得了“篮球王子”的称号,拥有大批粉丝和固定的拉拉队,虽然他的个头依旧是最矮的,“执着、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就是我的秘诀。”无论清晨或是黄昏,无论寒冬或是酷暑,篮球场上总有李晓波矫健的身影。

进球 独创“画圆战术”

进球得分是每一次进攻的目的。在与篮球为伴的30多年里,篮球改变了李晓波,而李晓波投之以篮球的回报便是悉心教导弟子,自创战术,希望能为篮球做一点点自己的贡献。

大学毕业后,李晓波到昭通师专任教,偶然机会下,又成了昭通师专篮球队的特聘教练,他对于这个身份的喜欢似乎远远超过其他身份,但他又游刃有余: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学生无一不赞扬;教球带队,带领身高、体能都不占优势的球队突破重围,长期盘踞于全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头三名,而秘诀却全在他独创的“画圆战术”!

“画圆战术”应该算是李晓波30多年快乐篮球人生的总结。从1995年开始,他用自己潜心研究出的这一战术获得了无数胜利,“里面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站位都是通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加上哲学的理论总结而来的。”李晓波说起“画圆战术”总是滔滔不绝,这个听起来很有意思的战术,更像是他人生的总结:传球——向反方向移动——掩护——拆入——拉出,没有机会循环反复,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寻找机会,把握机会,以退为进,掩护队友,依靠整体作战,他说:“这很像是人生,我们的生活就是在不断地画圆,继而步步前进。”

如今,已是公务员的李晓波仍然为了篮球在努力着,前不久,他还带着自己的“画圆战术”拜访了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她说:“要是中国的篮球教练员都像李晓波这样潜心研究,刻苦专研,中国的篮球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在李晓波的心里,让中国的职业联赛乃至国家队用上他的“画圆战术”,是最大的心愿。“篮球给我带来了快乐,改变了我,希望我也能为中国篮球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

和李晓波交谈,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再看他的博客,你会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一篇篇地看下去,他的文字犀利幽默,豪爽与才气让人折服,“篮球真的只是业余爱好,教师、以及后来的公务员才是正职!”

画圆战术解读

刚写完这篇采访,又看到李晓波在博客上更新了最新一篇“画圆战术”的解读,这已经是他博客里有关“画圆战术”的第38篇博文,“画圆战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非常实用的,我会不断完善,认真的解读它,让它成为真正属于中国的篮球功夫!”他这样解读——

“画圆战术”,是篮球比赛中一种人盯人防守的阵地进攻战术体系。它以半场进攻为区域,五位不同位置的球员好比是圆形上的点,其中,中锋就如同是圆心。持球队员传球给其他队友后向相反方向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圆形移动掩护和拆入,画出一个个圆形的轨迹。“画圆战术”以掩护配合(侧掩护或后掩护)为基础的移动路线,辅之以挡拆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和传切配合为进攻手段,通过循环往复、不断变化来创造得分机会,形成了一个个圆形进攻体系,好似画圆一般,“画圆战术”因此得名。

名家评析

原国家队员、北京女篮主帅、现任云南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画圆战术”成功之处是很好地解决和突破了局部战术和固定战术无法解决的整体性、机动性、连贯性、简洁性、流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校篮球队教练杨建昆:这一战术改变了以往场上无球队员不知所措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球员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场上积极跑动,是讲究整体性的一个全新战术。

 

 http://times.clzg.cn/page/262/2010-02-04/B11/25641265213156715.jpg

 

       李晓波和孙瑞云的篮球对话(转帖)

鈥溁舱绞踱澥艿焦趁隙ǎㄗ          (2009-12-17 15:05:45)
标签:

杂谈

分类: 画圆战术

李晓波和孙瑞云的篮球对话(转帖)

 

李晓波和孙瑞云的篮球对话

——孙瑞云指导对“画圆战术”给予高度评价

严格

(2009年12月16日)

 

2009年12月11日,曲靖市麒麟区尽管已是冬日,可太阳却出现了少有的温情,高高地挂在天穹。这种好天气注定会发生一些让我们铭记与难忘的事情。素有昭通篮球界“魔术师”之称的李晓波和中国高级教练员、原国家队员、北京女篮主帅、现任云南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在这一天进行了一次关于篮球的交流对话,共话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这次对话的成功要感谢曲靖名校麒麟区七中的名师潘渝琨老师及她热情好客的先生。尽管他们夫妇工作繁忙,他们还是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为我们此次曲靖之行奔走操劳,做了大量协调对接工作,并安排好食宿,让我们的曲靖之行圆满结束,令人感动万分。

在彩云之南,当男足、男篮、女排、围棋等一支支队伍相继远离和即将离别全国甲级赛场,不经意间,一支诞生于非省会城市的由民营企业主办的俱乐部球队,竟然成为了云南仅存的一支全国甲级队伍。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甲A女篮和云南仅存的甲级“独苗”,老帅孙瑞云指导就是这支硕果仅存的女篮主教练。

12月11日下午4时,按预约的时间,在潘渝琨老师的陪同下,李晓波及随行的我们来到曲靖大转弯体育馆,就坐看台上观看云南立得女篮的训练。可以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就是立得女篮的主场,四周的墙壁上挂有立得姑娘们印有各自姓名和照片的条幅,营造了良好的主场氛围。此时的体育馆空无一人,静静的只有女篮姑娘们在地板上做着训练前的准备活动。看得出,到底是专业队,队员们的准备活动时间较长,也较为专业和系统。当然,从她们修长的身材和较为严肃的表情上,似乎流露出对传统训练防守的疲惫与无奈。同时,渺茫地期待着篮球战术里新的元素和养分。准备活动结束,在孙指导有条不紊的安排下,队员们开始2人、3人上篮训练,或绕八字,或传切,之后便是篮板球训练,最后是联防攻守对抗训练,训练手段基本上是传统的训练方法,只是由于她们的身高、技术和训练量都比业余队要强,经验更老道,执行力更好。

辅佐孙瑞云指导的助理教练叫阴钰辰,曾是八一女篮球员,与现任八一女篮主教练隋菲菲并肩作战过。最近有媒体报道,09-10中国WCBA赛季开赛以来,除了球员在场上的拼搏表现可圈可点之外,兼备球技和美貌的美女们也成为了球迷关注的焦点。云南队助教阴钰辰的一组唯美写真在网上流传,不禁让球迷感叹这位美女教练的魅力。我在网络上看到过阴钰辰的唯美写真照片,确实当之无愧。而在训练现场,阴钰辰身着运动装,嘴含口哨,优雅地执行着主帅的意图,来回奔跑着,显示了一位年轻漂亮女帅最恬静的美。在我的审美范畴中,奔跑的姿态永远是最美的!

大约近2小时后,训练已近尾声,姑娘们开始分组投篮。正当我们以为这次曲靖的篮球之行即将泡汤时,奇迹出现了,只见孙瑞云指导拿起立得领队宋天歌事先给她的“画圆战术”资料,款款地走上看台,微笑着同我们简单打过招呼后,就与李晓波开始了半个多小时的交流谈话,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孙瑞云指导是原北京队主力中锋和前国家队队员,中国第一届亚洲冠军的夺得者,身高一米八七。她不仅身材高大,而且技术全面,打法灵活多变。她能跳、能投、能切、能抢,篮下威胁大,中距离投篮准、里外结合,攻击性。观众评论说,她打球虽然占有身高的优势,但她主要靠技术靠灵活。她打球的鼎盛时期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和八十年代初,当时年龄尚小的我没有机会欣赏到她高超的球技。她退役后至今我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孙指导,那是她临场指挥北京女篮比赛的情形。

这次到现场观看,另有一番神韵。孙指导的身高比电视上看上去更高,精瘦但不失矍铄,眼镜片后的目光极为有神,流露出职业教练员深邃的目光。在认真审阅了“画圆战术”和相关资料以及听取李晓波滔滔不绝的讲述时,她的神情极为专注和投入,时而深思、时而兴奋,不时地问一些细节,包括问到“画圆战术”的“画圆”两个字是否是李晓波自己取的,当听到李晓波回答“是”时,她连声说“很好、很好”!体现出了孙指导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宽厚待人的处世风范。

当她了解到20多年来李晓波对篮球事业的执着和对中国篮球战术的深层次思考,以及撰写了大量独到有见地的科研论文时,孙指导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想到”。她是第一次听说昭通这个深度蕴含着篮球文化的城市,第一次见到对篮球这么痴迷这么有见地的业余篮球人。孙指导在充分肯定了李晓波的先进的战术理念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后说,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职业运动员和教练,训练比赛中最头疼的就是在传统战术训练中,不但极为枯燥,而且球员最怕上战术课,因为他们实在不清楚教练需要自己往哪里移动。更为关键的是在实际运用和实战时实效性往往不好,再加之运动员执行力等问题,存在着训练和比赛运用脱节的问题。

孙指导高度评价了“画圆战术”成功之处是很好的解决和突破了局部战术和固定战术无法解决的整体性、机动性、连贯性、简洁性、流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李晓波的“画圆战术”训练的特殊规则让她眼前一亮,她说:“要是中国的篮球教练员都像李晓波这样潜心研究,刻苦专研,中国的篮球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针对中国目前战术训练中的困境以及如何破解的问题,她赞扬了李晓波用所学的哲学来演绎“画圆战术”,并彰显出一种“智慧的都是简单的”战术理念。在近半个小时愉快地交流对话中,胸怀宽广的孙指导表示,在打完最近的赛事后,她一定会深入研究“画圆战术”,到时候再和李晓波深入交流和探讨。

我理解,这是一次关于中国篮球发展的“高端”对话,是一次业余教练和专业教练的“会师”,也是一次传统局部战术受困多年后的“突围”,更是昭通篮球走出昭通的一次“历史性”纪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李晓波创立的“画圆战术”一定会走向更多的专业球队,渗透到更多球员的战术理念中,对中国篮球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祝福“画圆战术”!祝福中国篮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