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毛利辉
毛利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753
  • 关注人气:18,5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透瓦房的阳光(16—20集)

(2009-01-13 18:21:45)
标签:

杂谈

中篇小说


穿透瓦房的阳光

作者:沈洋

    16
    秦菜花站在瓦房小学前面的石崖边哭成个泪人儿,远处是莽莽大青山,岩下吉利镇的房子小得像一个个火柴盒,只依稀看得见一点点轮廓。
    张辉见秦菜花在哭,就跑到她身边问:“菜花,哭啥?”
    秦菜花不答,只是用袖子揩眼泪。
    张辉说:我猜到了,肯定是没得到新书包了,我看昨天所有的新书包都被大人们抢光了,三丫姨才烦呢!竟然还抢了两个书包呢!我恨死她了。
    秦菜花说:对不起,昨天我家也没有分到衣裳,那些新衣裳都被饿狼一样的大人们抢光了。本来我最喜欢那件红色的衣裳了,我想如果让我妈去选,我就让她把那件红衣裳拿来给你,你就可以送给你表妹啦!
    秦菜花摇了摇头,情绪很低落的样子。
    秦菜花说:那件衣服也被三丫姨抢去了!
    秦菜花的眼泪又止不住落了下来。
    张辉见秦菜花哭得越来越伤心,一下子慌了神,忙伸手去帮秦菜花揩眼泪,并安慰秦菜花说:菜花,别哭了,下次我一定会分到新书包,你也一定会分到你喜欢的新衣裳的。
    张辉和秦菜花的对话,正好被站在墙角的吴卫洪听到。
    不知不觉间,泪水挂满了吴卫洪的脸颊。吴卫洪感慨万端,他自言自语地说,孩子们啊,你们太不容易了。
    吴卫洪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从后墙边绕着走开了。
    17
    临近初冬,教室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北风从门缝隙里钻进来,发出了呜呜的声音,听上去有些阴森森的恐怖。北风卷起的碎石子打在门上,发出一阵刷啦啦的声响。
    这天,镇邮电所所长钟二娃送信件和报纸来瓦房小学时,正赶上老同学蒋老师在做饭,蒋老师就一把拉着钟二娃不准走,说咋个都要留下来干顿饭,喝台酒,说老同学都好久没见面了,怪想的。两人边喝边聊,你一言我一语地又说起了几天前发生在瓦房小学的轰抢衣服事件。
    钟二娃双手一摊,很无奈的样子说:老哥,我挨你说,吴卫洪这小子也是颤惊惊的,发个什么贴子嘛,整球那么多破衣烂衫回来。这下好了,我他妈成了你们瓦房小学的搬运工了。你看,上一躺山就得四五个钟头,来回就是一天的路,这还不要了我的小命?
    蒋老师说:啥贴子也是日怪,红不见黑不见的,竟然还哄着他妈那么多人呢!钟二娃啊!老哥两个还是过时了,跟不上趟了。不过,老哥,不是我不愿人好哈,咱俩走着瞧,吴卫洪这小子迟早要惹火烧身的。你看白天抢衣服那阵仗,不出事才怪呢!
    钟二娃说:你们瓦房村的人我还不晓得,沾不得点热气的。平时穷得两个蛋子叮当响,还球事没得,才几件烂衣裳,就争水饭一样,搅得个卵子翻天,没办法,都穷几代人了,穷怕了。来来来,喝、喝,一口干掉算球了。
    听了钟二娃无高无低的话后,蒋老师很冒火地说:钟二娃,你爷爷可是在咱瓦房村生的哦!你龟儿才搬走几天,洋芋皮皮都还没有屙干净,就损起我们瓦房村人来了,都几十年的老朋友了,说话不要那么难听。
    钟二娃反击道:啥叫难听,这叫事实,不要披着牛皮就不认帐。来,喝酒。钟二娃说着就端起酒碗想去和蒋老师碰,蒋老师抬起酒碗,伸过来又缩了回去,啪的一声顿在桌子上,酒碗里的酒溅得四处乱飞。
    蒋老师很生气,就说:不喝球了,这种堵气酒有啥球喝场,莫伤了和气。说着就站起身来走到床边,倒在了床上,拉被子盖住了头。
    18
    学校外面的山坡上,吴卫洪用手抹了下头发,山风把他的头发吹得倒立起来:三丫这泼妇,太可恶了,要不是她捣乱,包裹早分完了。
    刘春琴说:卫洪,不要生气了,三丫她们是不对,但我们也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她毕竟长年生活在大山上,没见过什么事面,加之这瓦房村也穷得够呛,只有慢慢转化她们了,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感动她们吧!
    吴卫洪说:关键的是,她们这一捣乱,会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整不好,还会影响到那些捐物品的人呢!我们这是在践踏人家的一片片好心啊!吴卫洪说着直摇头。
    刘春琴说:卫洪啊,这样吧,这几天我就留下来帮你上课,你就一门心思去分你的包裹吧!我想,你还是请上王支书,一家一家的去做做群众的工作吧!跟村民讲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尤其要重点做做三丫的工作呢!
    吴卫洪说:看来也只有这样了。
    不知咋的,那一瞬间,吴卫洪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刘春琴的样子在淡淡的夜色中是那样柔美,那样妩媚,那样逗人喜欢。刘春琴说要帮助他上课的声音像一股暖流一般一下子就击中了吴卫洪内心最柔软的神经,吴卫洪不知哪里生出来的勇气和胆量,竟然一抱就将刘春琴揽在了自己的怀中。刘春琴开始有些突然,用手使劲地推吴卫洪的肩膀,但越推越紧,越推越近,像有一股无尽的巨大磁力在吸引着,两人像是粘在了一起,永远也分不开的感觉。
    那夜,吴卫洪吻了刘春琴,疯狂得要命。
    19
    从山下上来的几位老师正在教室里帮着整理包裹。
    钟老师正在翻包裹递给康老师,钟老师说:你们看,人家外面这些好心人捐那么多新衣服来,多好的一件事情,可我在镇上还听到有人在说三道四的,说什么吴卫洪在作秀了、想通过这件事来炒作自己,让自己出名了啥的。更让人意外的是,就连和卫洪一个学校的蒋老师这个老家伙说点话都是阴阳怪气的,这些人真是有病啊,心态不好,成天只会嚼舌根,人家做了件好事还被人说闲话,还那么困难重重的。其实,我倒觉得,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爱心。我认为从这次发贴到收到这么多物品,不就体现了“爱心”两个字吗?是人家吴卫洪的爱心牵动了所有人的爱心。人家吴卫洪是老师,咱几个也是小学老师,咱们就死脑筋一个,想不到人家这些金点子,是吧?
    康老师接过钟老师递过来的包裹,抹了一把汗说:卫洪这小子真是不错,往天我还逗他说你小子,尽是深更半夜的下山往人家刘春琴的宿舍里跑,怕是在谈情说爱呢,还不晓得他老兄在网上发贴呢!
    一位女教师正在给包裹分类,边分边说道:听镇上的王二狗说,中央台、云南电视台等全国100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这事呢!影响很大哩。被三丫她们这一搅和,要是被记者报道出去,才不知要引起多大风波呢!
    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感慨。
    有人说:是啊!三丫也太不叫人了。
    有人说:村民们就这点素质,只有慢慢来啦!
    有人说:卫洪真的不容易,为了瓦房小学的孩子们,成天山上山下的这样跑,鞋子都跑烂几双了,可到头来,还没有一口好气,成天面对这样的家长,你说这书咋个教嘛!比起他来,我们在镇上教书好多了,还成天抱怨条件不好呢!要知足啦!
    20
    月光如水,清哗哗地洒向山野。草皮上起了一层层薄薄的白霜。
    瓦房小学的宿舍里,蒋老师和吴卫洪碰杯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
    在瓦房小学,这样二人对饮的场景,都不知有过多少次了,山上冷,又寂寞,好像也只有酒这种东西最能体贴入微了。
    蒋老师抬起酒碗说:卫洪,你那些朋友对你太巴实了!人家那么大老远的从山下帮我们背包裹上来,都累得喘成一团,人家多热心啊。看着你们我都羡慕了,唉,我们这一代人不行了,老气横秋的,废掉了,啥网络了,啥发贴了,对我来说这些好像都是外星人的事,陌生呢!卫洪,来我敬你,这久对不起你了,没有好好的帮助一下你。细细想想,我还是太保守了,跟不上时代了,脑壳总是转不过弯来。特别那天听了钟二娃损我们瓦房村的话,我心里难过,他钟二娃算球啥子,说咱们瓦房村人是沾不得点热气的人,我听了就冒火。细细想了几个晚上,我觉得这事你是对的,做得板扎。
    吴卫洪听着蒋老师这样说,一时还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脸惊诧的表情:蒋老师,其实是我不对,和你交心不够。吴卫洪抬起酒碗说:来,蒋老师,我敬你,谢谢你这段时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提醒。
    蒋老师激动起来,抬起酒碗要跟吴卫洪干杯:吴老师,你真的做了一件大好事,这瓦房小学我也呆了快三十年了。几十年都是外侄打灯笼——照舅(旧)。咱瓦房村不通电、不通车,是个屙屎不生蛆的穷地方,我都不晓得给他们垫了多少学费呢!房漏又遇绵绵雨,现在又遇着汶川大地震,倒了那么多房屋,山民的日子苦呢!现在,因为你发了一个啥贴子,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到处的人都给瓦房小学寄衣物!不简单哪!
    吴卫洪激动地说:蒋老师,能得到你的支持和理解,说老实话,我心里高兴呢!这学校就咱俩,如果咱俩都整不拢,那日子就难过了,啥事都整不成。
    蒋老师自己抬起酒碗喝了一大口酒后说:小吴啊!你不容易,一个小年轻人,与我这个老头子成天呆在一起,寂寞不说,也学不着啥新东西,通过这件事,你也成了名人了,这可是个好机会啊,抓住这个机会,跟上面的领导勾兑一下,调到城里去教书多好,找个城里的老师结个婚,就成了双职工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吴卫洪有些不高兴,脸色通红,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蒋老师啊!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跟你也几个月了,你还不知道我的性格,我是那种沾不得点热气的人吗?你以为我是想通过这件事来出名?挨你说老实话,发那个贴子时我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现在这个结果,我真的像在做梦。你不要把我想得那么复杂好不好。来,喝酒。两人咣的一声碰了一下酒碗。
    蒋老师说:小吴,我说的也是真心话,你不要误会,都是为你好。咱瓦房村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在城里工作,你要是调到县一小去工作,那村里人有个啥事找着你,也方便些,你说是不。你是晓得的,那些有关系的人,早就调到城里了,没关系的人,不也是削尖了脑壳的往上拱吗?
    吴卫洪说:蒋老师,你说的也有道理,说句掏心窝的话,我父母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家里负担也重,两个妹妹还在读书,为了养家糊口,二老还在老家天天犁田种地,手都起了无数层老茧,一想起就让人揪心,我又何尝不想调进城里去,也好让二老享享清福,可一想起那些连吃饭穿衣都没有保障的孩子们,我又怎能忍心丢下他们不管呢,我怎能舍得咱瓦房小学这些娃娃啊!再说了,蒋老师,我一个农民娃娃,能成为瓦房小学的老师,都算是祖坟埋得好了,至少每月还能给父母带几百块钱回去做生产垫本,买点油盐,在村子里,哪家不羡慕我们家呢!也知足了,不想那么多非空空的事情了。我现在只想向上争取一下,能不能把咱们瓦房小学的办学条件改善一下,建个图书室、修个球场啥的,让这些娃娃们好好的读点书,学点本领,今后走出大山去,这才是改变娃娃们命运的根本呢!
    蒋老师一下子激动起来,感慨地说:小吴啊!我小看你了,你其实挺有远见的,是啊!咱瓦房小学分不来外地教师,几十年了,就咱一个代课教师转正后留了下来,前年分一个外地小伙来,才呆了两个月,就调到城里去了,一帮娃娃还不是又丢给了我。
    蒋老师说:说到咱瓦房小学的条件,那真的是要有多差有多差了,不说别的,正常的办公经费都没有,你看,门口那面国旗,都挂上去两年了,又破又烂,变得刷白了,悲哀啊!我还正准备什么时候进着县城,也去买一面回来换掉。
    吴卫洪惊喜地说:嘿,说到国旗,不是有人为我们捐了一面吗?要不是那天秦菜花从家里翻了拿来,早就被她妈拿去缝衬衣穿了。等我去找来,干脆趁今早睛得好,咱们也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把那面五星红旗给升上去。
    蒋老师啪地一声把酒碗顿在桌子上说:我赞成。说着就站起身来,有点醉了,在地上窜了好几下,差点摔倒在地上。
    吴卫洪就忙着去翻那墙角的一堆包裹,终于把一面叠得整整齐齐的国旗翻了出来。
    俩个人就歪歪偏偏地来到旗杆下,把那面陈旧的、颜色早已发白的国旗降下来。
    吴卫洪虽然喝了不少酒,但心里面还算清醒,生怕一不小心把国旗拴倒了,就把国旗递给蒋老师,蒋老师也推让,说还是吴老师清醒,两人相互推让了一阵,最后还是吴卫洪来拴国旗,他拉着国旗反反复复地看个仔细,生怕有个啥闪失。
    吴卫洪说:这是国旗,神圣着呢!可不能搞倒了。
    吴卫洪这一说,把蒋老师给提了个醒,酒醒了很多。
    在确认国旗已经拴好后,俩人开始升国旗了。
    吴卫洪亲自充当旗手,蒋老师面对旗杆站着,吴卫洪起了个头,俩人开始唱起国歌来,唱得铿锵有力,豪情万丈,就见那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整个气氛庄严肃穆,神圣无比。
    天边先是有了点亮光,紧接着越来越明朗,一道霞光刺破云天,整个大地一下子生机无限。
    看着五星红旗在高空飘扬,吴卫洪格外激动,在他的眼里,国旗是那样鲜艳、那样耀眼、那样美丽。

 

 

 

注:版权为原创作者沈洋老师所有。转载请与沈洋老师联系。

 

作者简介:
    沈洋,1975年5月出生于云南昭通大山包,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黄河文学》、《广州文艺》、《安徽文学》、《边疆文学》、《滇池》、《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报刊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及评论等作品,与人合著散文集《沧海萦梦》、长篇纪实文学《穿越历史》、长卷文化散文《神韵昭阳》等,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红裙子的流向》。作品入选《崛起的昭通作家群——昭通文学艺术系列丛书》。曾获昭通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政府文学奖。云南省文联委员、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文联常委、秘书长。曾任过中学教师、校长,乡政府办秘书,报社编辑、记者,昭阳区政府办秘书科长、副主任,昭通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文联(邮编:657000)
    手机:(0)13887029288
    电子信箱:
sy1975515@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