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金富眼中的毛利辉

(2007-12-02 14:37:00)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情感故事

山村教师

刘金富

毛利辉

友情

分类: 他们的故事

文/刘金富           转自:金富的博客


    因为网帖《学生走光,我哭了》,利辉成了明星,全国各地数万网友热烈追捧,数十家媒体予以报道,被评为2006年感动云南十大人物之一。人怕出名,利辉也有他的烦恼,接不停的电话,回不完的短信,忙不完的应酬。老实说,这名人也不好当。我有幸作为利辉的朋友,享受的待遇比其他“粉丝”要高得多,我们可以个把小时的通电话,还经常和他挤一张床,也吃他作的饭菜,这种待遇恐怕地球上就我一人。利辉虽然成了名人,依然没有架子,还是像从前那样好耍,对朋友依然耿直,喝大碗的包谷酒,嚼喷香的炸小米辣,天南海北侃大山,朋友们都很敬佩利辉。
    对于利辉的成名,我认为绝不是偶然,因为利辉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在加上他独特的视觉,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网帖《学生走,光我哭了》感动网友就是必然的了。
    在这里,我说说利辉对文学的痴迷,这也许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去年六月,利辉从远方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说他的文章在当天的《昭通日报》上发表了,他是在该报的网络版上看到的,并且将此消息最先告诉了我,作为朋友和都是文学爱好者,我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当然这祝贺只能是充满激情的话。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被印在报刊上,那种喜悦之情是无法言喻,为此,我从内心里为他感到无比的欣慰与快乐。后来,我找到当天的《昭通日报》一看,好家伙!竟然占了该版的四分之三的版面,第一次发表文章该编就能如此不惜版面,可见文章质量绝非一斑。
    我与利辉认识并成为朋友是在五年前的一个秋季,那是二十岁的他是那所完小的校长,而我是因一年制中师班毕业未分工到该校当代课教师,因为有着对文学的共同爱好,我们很快成了知己,利辉读师范时是学校社团的成员,对散文十分痴迷,参加工作后仍笔耕不辍,优美的散文写满了厚厚的笔记本,只是未有发表,那些情真意切质朴的句子,只让我们几个同事得以欣赏品味。我因曾有几首小诗见过报,同事们调侃地称我为诗人,当然,我这诗人名不副实,资格的冒牌货,写的也只不过只言片语,不具深度。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我们决定以学校的名义办个文学刊物,利辉在筹办刊物时表现得最为积极,请求政府资助,请人当顾问,设计封面,我们将活汗水挥洒在奔走的路上。刊物印发后在全县引起不小的轰动,遗憾的是由于大家工作的变动,这本刊物办到第三期就停止了,停刊后,我们当时许多成员都停止了对文学的追求,利辉却坚持了下来。
    众所周知,文学是一件很清苦的事,特别是处于纯属爱好而无所成绩的人,即要耐得住寂寞,不被世俗与浮躁淹没,又要坚忍不拔,不被困难和挫折吓倒,更不能冲着为名图利而来,要做到这些,在今天怕有些大作家也难做到。更不要说还未成名而只是热爱文学的作者。利辉在这些方面是做到的,刊物停办以后,利辉仍然坚持不懈地写作,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购买了许多文学名著,潜心研读并负债安装了电脑,上网遨游文海,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荷露出了尖尖角,文章相继发表在《昭通日报》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并在榕树下网站、好心情美文网等著名网站上发表文章多篇,文章录入云南作家文库网站。为了与广大的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与探讨,利辉拥有了自己的博客,并主持了一个名气不小的文学网站。利辉取得的这些成绩,显然是他努力拼搏的结果。
    利辉的文章,由于水平问题,我不敢妄于评论,但有一点我是不会说错的,小说语句优美,情节曲折动人而又不失真,取材于我们摸不到看得见的事物,读者亲切而真实,仿佛在讲着他自己的故事,散文则是流畅而淋漓,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人生的期许原汁原味地说给我们。而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其核心都在关注贫困。如《贫困生日记》就是将笔墨倾洒在山村孩子求学的艰辛里的,着力表现因贫困而致使大山里的孩子求学的艰难。为了更加直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他还将相机镜头对准了大山里的教师和儿童,把大量的实景图片融入了自己的文章,如《一个乡村教师的数码日记》就是图和文结合体,他将要永远以这个题目写下去。。他用自己手里的笔,通过文学的方式作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这才是文学的命脉之所在,这需要拥有一颗慈爱、热忱的心。用这颗心去表现生活、歌颂赞美生活,去缔造至真至美的生活。这些方面利辉是做得比较好的。
    通过努力,利辉现在已经是大关作协的理事,昭通日报的特约记者,有很多报刊杂志还经常向他约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利辉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文学的沃野里苦苦耕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了自己的主观因素外,也离不开客观条件的影响,在大观这块文化底蕴深厚,创作环境优良,文学分为浓郁的土地上,随着《大关文学》的创办,涌现出了一大批象利辉这样痴迷于文学的新人,他们又着对文学的一腔热血,满腹激情,有着无穷的创作力量。很多都是作家诗人的优质坯子。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衷心希望利辉以及更多象利辉这样的作者能够走上成名之路,成为文坛里的千年古松。不做花园里的昙花一现,渴盼他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一道丰富的精神粮食,我们期待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