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传播的载体培养作家的园地

(2020-03-09 08:32:31)
标签:

阿鲁科尔沁旗

天山镇

文化馆

刊物

文学创作

分类: 文化

七十年代末,文学的复苏,许多刊物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省级文学刊物发行十几万份、几十万份、几百万份很正常,读小说、写诗歌成了青年人的时髦,如果哪个年轻人没读过小说或诗歌,会被认为很傻,刘心武的《班主任》就是在那种氛围下席卷中国大地的。

1979年,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搞了一次征文,出版了一本征文集《天山》,吸引了很多热爱文学的青年男女,负责征集作品人员的办公桌上,天天都会接到寄来的征文作品。那本集子出版后,所有作者都成了全旗文化界的名人,经常在公共场合有这样的介绍:这就是发表在《天山》上的某某篇小说(或者诗歌、杂谈、寓言等)作者某某某,别人就用很崇敬的眼光看这个人,之后不论在哪里见到,都会高看一眼。如果你介绍说这是张三或者李四,别人不会留下印象,下次见面也记不起来他或者她是谁。

不就是一本内部的油印刊物吗?不就是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吗?有那么大的魔力吗?有。正所谓环境改变人,时势造英雄,那种环境、那个时代从《天山》这本刊物走出来的作者,有3人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有22人成为了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有的人加入了赤峰市作家协会,近年工作在阿旗的作者获索龙嘎文学奖、骏马奖等省级以上文学奖7人(次),有些作者当今依然活跃在文坛上。

一本刊物,传播了文化,也聚集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培养了一批作者,围绕着刊物,召开座谈会,办笔会、作品研讨会,请名家讲课,更多的时候,业余作者自发地聚在一起谈论看到的作品或者发表对写作上的认识,介绍写作体会。哪个作者发表了一篇作品,立刻在当地文学的圈子里热传,李双临在《农民日报》上连载的《加拿大纪行》,桑苗发表在《飞天》上的小说“柳条坑系列”,刘殿峰发表在《草原》上的《杏花嫂》,李书民发表在《百花园》上的《重赏之下》,麻彥君发表在《火花》上的《裂变》,吕斌发表在《北方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上的“辘轳系列”小说,姜占友发表在《百柳》杂志上的《小村奇闻》,都是源于那个时期。当时的市文联副主席戴云卿是阿旗人,关注、关照阿旗的文学创作,为《天山》杂志提供稿件,经常给一些作者写信,鼓励创作,介绍文学创作经验。

有的作者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从笔名上就能体会到别具一格。“云烟”这个笔名,很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他的作品都是梦境般的语言、虚幻般的故事,流畅、优美,业余作者以为是外地的哪个大作家,见了面才知道,他是新民乡卫生院的院长刘悦。桑苗的作品在《天山》上频繁地出现,有人问,这个姑娘多大岁数?是干什么工作的?为什么认为他是姑娘呢?问话的人说看此作者写的小说很细腻,富有女性的情感,名字也是女性化。细一想,说得也对,可是,桑苗是个货真价实的男子,原名叫桑廷祥,他在《百柳》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喜酒不醉人》用了笔名桑苗,被赤峰市文学界所知,再发表作品,就采用了这个笔名。

阿鲁科尔沁旗办文学刊物开始于五十年代,最早的刊物名为《春雨》,在蜡纸上刻字,油印,后来刊物名改成了《文化报》《阿旗文艺》等;七十年代,办了《革命文化》,改革开放后创办了《天山文艺》,《天山》是一本铅印的杂志。八十年代末,编印了《绿色的结晶》《香飘草莽》。进入21世纪,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阿鲁科尔沁旗作家作品选》(上、下)。近年出版了《阿鲁科尔沁》,仅汉文版就印刷了15期170多万字。

说到这本刊物,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麻彦君,他从1979年开始编辑《天山》杂志,团结了一大批业余作者,也鼓舞了一部分作者走向了文坛。他还发表了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说、散文作品《赵家地事件》《拍马屁不容易》《空头税之谜》《一个想当作家的人》《沉默的老敖》《我七岁的清白》等等。如今他继续编辑《阿鲁科尔沁》,任这本杂志的执行主编。

一本刊物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传播文化,培养作者,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载《赤峰日报》2020年03月07日  http://www.swcf.cn/newepaper/pc/layout/202003/07/node_00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