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赤峰市文史资料阿鲁科尔沁旗解放前天山 |
本文原载政协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文史资料选集》(上)
○ 张景维口述 吕斌 整理
一九〇四年,我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县百木沟屯,读了三年私塾,那时读书交粮、交钱,还得管教书先生的吃喝,家境贫穷,三年后我就弃学了。十五岁那年,我到现在的北票县牤牛营子的货铺学着做买卖,主要是侍候掌柜和跑堂,一九三四年,那年我三十一岁,来到阿旗投奔亲戚扬贞。
扬贞是天山街(那时还没有街)第一家做买卖的,他是开鲁人,那时我们阿旗这地方全是牧区,车辆非常多,车辆需用大量麻绳,这地方种麻,也盛产山麻,但没人会打麻绳,车辆所需麻绳全都到开鲁去买,不但麻绳,人们赶别的集,也都奔开鲁。扬贞看麻绳是挣钱的东西,就动了心思,他来时用一头毛驴,一面驮个筐,一面驮个孩子走来的,到这儿开个麻匠铺,专营打绳子卖,那时人们用麻绳只会用手搓,象他铺子用工具打绳子就算当时的先进技术了,麻匠铺只有两个人,地址在现在的五金公司处,铺房是两间马架子。
我来那年正赶上开鲁有个戏班子唱大戏,是王爷旺沁帕尔赉(当时任伪阿鲁科尔沁旗旗长--编者注)请来的,说是要成立天山县,而且要划街,兴通一下地区。街确实划了,只是一趟街,我只记住领着划街的有一个叫宋子玉的,现在住海城县。戏唱了一个月,我就在唱戏台子下面赶台子,也就是摆小摊儿,卖小货。因为划了街,盖房子的很多,我就租了间房子(现在的印刷厂处)开杂货铺,那时铺子分两种,上杂货铺和下杂货铺,上杂货铺经营绸缎之类的丝织品,也就是高级商品,得用尺;下杂货铺经营醋、绳子、镐头、糖、纸之类东西,不用尺,用秤。我当时开的是下杂货铺,开铺子得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到昆都的伪旗公署保安股办理,谁去都给办,没有任何条件,我开铺子那年成立的商务会,那就是阿旗最早的商业组织。会长是所有铺子派代表到会选举,第一会长是候柱臣,他当时开下杂货铺,地址在现在的邮电局西面,副会长姓赵,所有开铺的都是商会会员,但没人明确宣布过。第一任会长只任一年,没有办公地点,只有个头衔,还经营他铺子;第二任会长是陈鹤明,是"振升永"掌柜,开的是上杂货铺,副会长是"福兴和"掌柜,开上杂货铺。这一任设立了办公地点(现在的旗政府院内)两间房,除了会长、副会长,还有三名会计,一名通讯员,当时会长、副会长仍是不在商会办公,只有会计在商会办公,会计和通讯员都挣薪水,钱由各铺摊,实际是会计主持日常工作。主要工作就是接待来人招待吃饭,或是旗公署、警察署要钱,支付给他们,要钱都有手续,还得有旗公署参事官签字,否则不予支付。花的钱由会计算出数,经请示会长、副会长同意,分摊给各铺,摊的多少要看开的是上杂货铺还是下杂货铺,是门市还是摆摊儿,事先要征求各铺意见,事后要开会宣布分摊的数目,并张榜公布,又民主,又光明正大。通讯员的工作就是通知开会,来了客人通知各铺挂旗子欢迎,收拾会议室什么的。
第三任会长是张鹤楼,他是"协和粮栈"的掌柜,经营粮食,农民卖给他,那时大车多,他再卖给大车,大车主人都当牲口料。"协和粮栈"在现在的天山商场大楼道东,只有一间小屋,屋里有两领折子,如果收的粮食屋里放不开,就往窗户外放,那时粮食多,没人偷拿。副会长是王耀田,也是开上杂货铺,这一任到一九三九年结束。
第四任会长干了两年(康德八年、九年),也就是一九四○年和四一年,会长是张景维,副会长是包振环,他是开的上杂货铺,"同合兴"的掌柜。
一九四一年秋,旗公署的参事官川野来通知,让解散商会,后来听说天山不够一个县的规模,改建为天山镇。后来又成立了工商联合会,我没参加,那时我回朝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