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内蒙吕斌
内蒙吕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908
  • 关注人气:4,6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试读员吕斌评《星火》2017年第4期

(2017-08-21 15:29:42)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化
立志于写作的人应该读读这篇文章
投稿的烦恼与投稿的快乐
读《星火》2017年4期《比恋爱更美妙的事》有感
吕斌
      稿件发表不了,很多作者都归结为和编辑不熟悉,所以求文学界的名人推荐稿件,或者和刊物的编辑拉上关系,是很多作者的想法和行为。在这个问题上,范晓波老师给出了明智的答复:写作者的自省和自信,必须靠几十上百次的投稿奠基。这个过程,别人无法替代,也不应该替代,除非你想剥夺他的某些权利。
      “投稿有点像揽镜自照,也有点吃百家饭的意味,你领教的期刊越多,对自身写作的认识就会越客观。”“文学评判不存在绝对真理,但我们不能据此否认审美金线、银线、铜线的存在。”“不同的文学期刊,往往就代表着不同的美学趣味和及格线。”
这些都是真知灼见。
      比如说,小说是写人物的,可是,有的刊物格外看重故事,录用的标准主要看你的小说是否有个好故事。
不同的编辑对小说的理解不同,这就决定了一篇小说投到不同的刊物有不同的结果,同样如范晓波老师所说,投稿的过程,是对自身写作的认识的过程。
      在这方面我有切身的体会。
      去年我写了两个中篇小说,题材是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故事。市委书记是我的同学,因为孩子的事,我给他写过两封信。本来是个简单的事,因为位置的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一件简单的事,演变成全市性的大事,其过程让我的心理波澜起伏。
      难以忘怀的事,我忍不住写成了两个姊妹中篇,自认用心用血写成的作品,投到哪里都会发表。可是,一年多的时间里,投了21家刊物,没有发表,当然,有的可能是投稿邮箱不对,有的可能收稿量太多,编辑没有看,有的是编辑没有看中,我很泄气。因为是写本自治区发生的人和事,一直没有往本地的刊物投,在发表无望的情况下,我只好投给本地的刊物试试。《草原》收到我的稿件后,编辑立刻给我打电话,说这部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决定在5期头条发表;另一篇我也想再试试,就投给了《安徽文学》的李国彬老师,我之所以投给他,是因为之前我在安徽文学上发表过小说,责任编辑是李国彬老师。我发给他的第二天下午,李国彬老师给我打电话,说这篇小说写得非常好,决定在《安徽文学》6期的主编推荐栏目发表。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能够发表,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在投这两部中篇的过程中,有的刊物给作品提了修改意见,有的说明了不采用的理由,对于我审视作品启发很大。我赞同范晓波老师的说法,通过读编辑的退稿函,能够对自己写的作品有个客观的认知,找出不足,以利于下一步写得更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