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党的教育”相伴相知

(2017-06-01 08:24:16)
标签:

实践杂志

党的教育版

缘分

情感

编辑

分类: 散文

与“党的教育”相伴相知  载《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5期 作者 吕斌 编辑 吕亚娟

与“党的教育”相伴相知

与“党的教育”相伴相知

和一本刊物结缘,建立感情,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作为读者和作者,我感到幸运和幸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基层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和喜欢写作,我很注意看各种报刊,其中《党的教育》是我喜欢的刊物,我喜欢它的原因是栏目设置贴近生活,比如《上情下达》,《党课辅导》,《共产党人》,《党员剪影》,《致富参谋》,所刊登的文章短小精悍,故事性强,很有可读性,每期新的杂志到来,我都津津有味地挑选我喜爱的文章阅读。读着文章,我的脑海里就出了熟悉的村庄,广阔的田野,曲曲弯弯的山路,秋天的场院,冬天坐在热炕上聊天的农民。那个时期,这本刊物伴随我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

1995年我调到了赤峰日报社当记者,我所在的政文部负责全市的党建工作报道,我经常采访各行各业的先进党员人物和先进党组织典型,有合适的党员人物和先进党组织典型,我就专门写成稿件寄给《党的教育》。我发表在这家杂志上的第一篇稿件题目是《敖汉大地找水人》。我到赤峰市敖汉旗采访,了解到这里属于严重缺水区和饮水高氟区,1996年,全旗有10万人和11万头牲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对于敖汉旗水利工作者来说,最大愿望就是找到水,而这又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共产党员马鸿鹏1995年任打井队长时,他向用户承诺,井打不出水来不要钱,打成使用一段时间坏了赔偿。哈沙吐乡打了几次井都没有水,马鸿鹏承揽了这个乡的打井业务,经实地勘察、物探,确定了三个井位,打出的井筒像吸管一样将水吸了上来,单井涌水量每小时达到50吨。双井乡枳针林子属于饮水高氟区,必须打深水井。马鸿鹏又一次冒险接受了打井任务,在成井工艺上采用放砂理论获得成功,使新搬迁的枳针林子群众吃上了无氟水。这样一位共产党员形象感动了我,我写成稿件寄给了《党的教育》杂志,刊登在20027期的“党员剪影”专栏里。

之后,我就陆陆续续地开始给《党的教育》写稿、投稿,也见证了《党的教育》的发展。2004年,《党的教育》因为刊社合并改为《实践》党的教育版,但刊物为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服务的宗旨没有变,跟我们读者、作者的紧密联系没有变。

然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风顺,不是所有的稿件投出去就能发表,我写给《党的教育》的稿件也是如此,有的稿件我觉得内容不错,我也用心写了,却没有发表出来,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2009年我寄给《党的教育》一篇人物通讯《创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专家们》,几天之后,我接到一个呼和浩特区号的电话,传来一个温和亲切的女性声音,她问你是吕斌吗?我说是,她说我是《党的教育》杂志的周居霞,我意识到可能和我的稿件有关,浑身发热,有些激动。我问周老师您有什么事吗?她说,我看过你寄来的稿件《创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专家们》,写得挺好,但是不符合刊物的要求,主要是字数太多,有一万多字,刊物无法容下,也无法修改;我们最多能发表两个版面,你能否压缩到两个版面的字数?再配几张照片,这样就好发表了。我说没问题,我马上压缩,然后发给您。这篇稿件发表在《党的教育》20099期。

从那以后,我遵照周居霞老师的指教,按照刊物的要求写稿,发表的概率明显上升,有时候,周居霞老师还跟我约稿,我都按时完成。

《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发行面广,在当地影响很大,特别是被写的人物和被写的组织,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比如采写过的《守望罕山二十七年》,在《实践》党的教育版刊发后,孤寂艰难的防火瞭望员工作走直了大众视野,文章主人公彭继华成了当地的名人,获得了很多奖励和表彰,被评为感动赤峰十大人物之一。

30年过去了,至到现在,我没有和《党的教育》杂志的编辑见过面,但是,电话、短信、邮件、微信、QQ等方式的联系,我感到了她们的亲切、热情。一本杂志,一份情感;结识杂志的编辑,是一种缘分,这种情感、这种缘分让我生活充满温馨,让我写作充满了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