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熙皇帝为什么把胭粉地更名为皇姑屯

(2017-03-15 08:03:31)
标签:

康熙皇帝

皇姑屯

顺治皇帝

公主

清朝

分类: 文化

    清朝顺治皇帝的姐姐远嫁到巴林时,被封了个固伦淑慧公主。出阁的时候,他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哭的个泪人儿一般。都说皇帝的闺女不愁嫁,其实老皇后也愁着呢。愁什么?愁嫁妆,你说皇朝公主还愁嫁妆吗?金丝银缕衣,珠宝首饰,帑金帑银多了去。可老皇后却想着另一层,就是想办法给公主

弄一份越用越多越花越涌的只多不少只新不旧的陪嫁。满朝文武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婚期到了,皇后只得如期为女儿送行。

    母亲舍不得女儿远去,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古北口外还恋恋不舍。又送了两日,看看来到木兰围场地方,眼前一片平地,水草丰美,村庄稀少。他们走近一个村落,只见都是新塔起来的房屋,—打听,才知道是由内地迁来的农户。原来这一带本是皇庄,近日放垦招民耕种收取佃银。皇后灵机一动,心中暗道:“有了,女儿的嫁妆原来就在这里!”遂命大臣递过簿册。

    “快!将这一带圈出好地五百顷,出荒招种,年年收取佃银,全部作为公主的胭粉用项!”太后只这一句话,这一带地方便成为公主的胭粉地。自此以后,公主的胭粉地便让陪嫁大管家乌和尔达管理,每年收取课金课银上缴巴林王府,作为公主钗钿糜费。

    时光如流水,忽忽三十多年过去。开头几年,公主还隔三差五回京时在胭粉地住,以后人也老了,儿女满堂,腿脚迟钝,懒怠动弹,十年八年不回京都一次。每年收银只派包衣昆都收取,有时收得足,有时收不足,公主也就不再过问,连胭粉地提也不提了。

    这一年秋天,京都突然来了急报,说老太后病重,让公主速速回京都探视。自古道“热不过太阳,亲不过爹娘”。你说公主能不急吗?这一着急,也没顾得上收拾,就穿着蒙古袍,带着王府的排旦尼达和几个男女仆从上了路。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进京只能走驿路。公主一行由王府出发,经噶察克、锡拉沐沦、骆驼井子,过了西拉沐沦河,再走过毛经图大坝,又走了几日便来到胭粉地地方。

    “禀报公主嬷嬷,前面就到你老人家的胭粉地了。您看,日头要落,天色渐晚,是不是到胭粉地村庄宿下。”

    公主允诺。赶驮轿的把式甩开长鞭,在前后大走骡的耳朵尖上挽了两个脆生生的鞭花,骡子嚓嚓放了走,悠悠忽忽就进了村子。公主掀开轿帘打眼一望,只见街路不整,房屋颓倒,满目荒凉景象。

    公主一行人正向村中走去,只见打前站的排旦尼达打马跑回来,跳下马,说道:“老人家,前边过不去了,有兵围着,说是朝廷的人正在那里打间呢。”

    公主沉吟一下,说:“排旦尼达,你去看一看朝廷谁来了,就是当今皇帝来了,也要让他搬出去,还要让他到庙里来见我,可是不许说我在这里。”

 

    排旦尼达听了,脑门儿的汗立时流了下来。闯皇上的住处,还不许说公主在这里,这不是送死吗?别说见不到皇上,到了守门卫士那里就得人头落地,可是奴才怎敢违背主子的命令,只得硬着头皮去了。

    要说这事也真巧了,来人正是康熙皇帝。皇帝打了一天猎,累得腰酸腿疼,正要脱衣睡觉,忽听侍卫来报,说是有一个黑小子,大嚷着让皇帝搬出去,让皇帝去请他们家的老太太到这里来住。康熙大怒:“何人出此诳言,拉出去砍了!”

    “扎!卫士刚要离去,皇帝突然开口说:“算了,还是不杀无辜为好。定是个疯颠之人,把他赶出去算了。”康熙皇帝躺在榻上,心中还想着刚才的事:怪,那个老太太为什么敢让我去见她呢?我倒要弄弄清楚。皇上本是乖觉之人,立刻起身,穿了便装带了两个近侍朝庙中走来。进了庙门,果然看见庙殿一侧坐着一位蒙古装束的老妇人,初看面熟,接过侍卫灯笼举灯一照,惊得喊出声来:“姑姑,这不是巴林旗的姑姑吗?”

    皇帝立刻甩了灯笼,趋前跪倒:“姑姑,侄儿前来拜见姑姑。不知姑姑到此,未曾迎接,请姑母恕罪!”

    康熙对他的姑姑固伦淑慧公主十分尊重,祖母孝庄皇太后曾一再叮嘱他“看视阿姑”。再者,公主在朝中很有威望,当年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就由淑慧公主抱着坐在龙椅上。你说康熙帝能不敬重姑姑吗?康熙把姑姑请到他的住处安歇,此时方知太后病重,立刻回京。事毕,想起与阿姑在古北口外胭粉地相遇的事,立刻降旨在公主的胭粉地给皇姑盖一所住宅,作为姑姑来往京都中间休憩之所。

    从此,这个村子便改名为皇姑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