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长野鸡大学文凭孩子招生诈骗 |
分类: 教育 |
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是各类招生骗局最活跃的时期,而被骗的家长往骗子手里交钱过程是趋之若鹜。北京高考网6月10日报道,福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归纳了三种高考后最常出现的诈骗类型,提醒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一是冒充领导熟人、亲戚,自称可以低分高录。不法分子自称是某高校或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宣称自己有办法让达到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让达到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真实目的就是骗取钱财。
二是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不法分子在网上开设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等,以达到敛财目的。警方表示,与高考相关的钓鱼欺诈网站,5月起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诈骗手段也越来越多,有的“山寨”查分网站更是把“黑手”直接伸向家长的账户。
三是“野鸡大学”无资质招生。日前,一份“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在网上曝光,200多个“野鸡大学”列入其中。有业内人士透露,曝光后的“野鸡大学”很可能换个名字重出江湖,违法成本低,难以杜绝。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长,可通过教育部网站等官方机构查询学校是否正规。
影响很大的是曾经发生在吉林省近4000万元高考招生诈骗案,受骗上当的学生家长不但是普通老百姓,还有县政法委书记、公安部门人员等,受骗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分数并不低,有的学生考上了二本线,出钱是为了“上更好一点的学校”,有的学生分数高达570分,而当地的二本线才480分。而言称认识省招生办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办“进一所好大学的人,收了钱后什么也没有做,就是住高级宾馆,海吃海喝,三个月挥霍了几百万元。
让孩子上大学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中国的国情造成了这种心理。在中国,人多就业机会相对少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都热衷于要高学历的人,而本科、专科文凭是最低的标准,哪怕不需要多少文化就能工作的岗位,招人单位也要先看文凭,这合理吗?当然不合理,但那么多的人争夺为数不多的岗位,用人单位能不挑三拣四吗?另一个国情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一个家庭只允许生育一至两个孩子,物以稀为贵,人也如此,哪个家长也不希望自己仅有的一或两个孩子是条虫,而希望是条大龙,成为龙的最基本条件便是有一张本科、专科文凭,然后才可以继续考研或就业。而中国的大学还不能容下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这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挤不过去的就想别的办法儿,就给骗子以可乘之机,招生诈骗案就一个接着一个发生了。
再一个是在这种诈骗案中,大多是家长们不知道中国的一些招生规则,比如年年高考后的各种形式招生,有些虽然真正“办”进了大学,说是自费,其实是参加全国的自学考试,很不好毕业,到这种学校的学生本来成绩就不好,非常难毕业,有的学生一念就是四五年、五六年,很多学生拿不到文凭,简单地说,很多学生家长还分不清“统招”与“非统招”之分,盲目地让学生上不该上的学校,白花了钱,还误了孩子的时光。
我们常说人生的路并不一条,每个孩子并不一定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这不是说说而已,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有一个亲戚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就到他舅舅的小工厂打工学徒,几年后在小工厂里所有车床都运用自如,技术精湛的他在小镇上有了名气,他自己借钱开了一家小工厂,这几年工厂效益非常好,当年和他一起念书考上学的人有的找不到工作,要到他工厂里工作,他婉言谢绝了,他有自卑感,认为人家是大学生,用不起,他雇的工人都是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他要为这些没考上大学的孩子创造出一条生存的路子。让社会看看,没有考上大学也照样活得不错。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不一定考上大学才有前途,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怎么做,家长要是这种态度,就不会上骗子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