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村房子的变迁

(2008-01-02 21:06:43)
标签:

新闻

休闲

分类: 散文
今天《内蒙古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我的一篇新闻,原文如下:
 
山村房子的变迁
 
我走近了村庄,看见了房子;我走近了房子,村庄尽现眼前。

村庄叫鲍家店,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位于旗所在地的天山镇西北8公里处。几十户人家被周围的连绵起伏的大山围在山洼里。这里是生育我的地方,二十多年前我考学,离开村庄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崔家推倒了村子里最后一座马架子。那天我走在街上,看见崔家房子周围站着看热闹的人和干活儿的人,那座矮小的马架子在众人呐喊着推拥下,轰然倒塌,腾起的烟尘向村人宣告,村庄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崔家也像村中所有人家一样,盖起了车轱辘圆式的三间土房,那是当时村史上最先进的房子。

土房终究是土房,每到夏季的雨天,总有人家的房子漏雨,经常有村民拿着扁担站在房前屋后砸房顶,让房顶形成一道道扁担沟,以使房顶上的雨水向下流。如果赶上连阴天,扁担沟是起不了作用的,很多人家是外面大下,屋子里小下。在我的记忆里,哪年暑假都要帮助父亲哥哥抹房子,把和好的泥扔到房顶上是个重体力活儿,由此对一个能干的人评语中就有这么一种说法:那家伙的,往房顶上扔大泥气不喘汗不出。

改革的春风吹到这个山村之后,我再回到村子里,发现有的人家钱多了,从人们的笑脸、走路的姿势和说话语气上感觉出来了,其特点是牛气了,更明显的是一些人家的土房顶上粘了油毡纸,在今天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那之前村里人只在城里看到过,要说买就不不敢想了,满房顶上都粘油毡纸就更是痴心妄想。可是,不知不觉人们手中的钱就多得买油毡纸都绰绰有余了。下雨了坐在粘着油毡纸的屋子里,心里是踏实,有的人用满足的口气说着牛气的话:老天爷就是用盆子往房顶上泼水,老子也不怕它。

九十年代初,村子里的房子又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带头人是在镇子里工程队上班的赵久成,他盖起了全村的第一幢砖平房,就是两边是卧室、厨房踹到后面那种的,那种房子就像村中流传的那段顺口溜一样:红大门,白院墙,里边住个俊姑娘。乡亲们说起那房子,口气都是羡慕和夸张的:“现代,豪华,时髦。”然后是啧啧称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砖平房在村中东一幢西一幢出现了。2003年10月25日,我带着撰写赤峰日报布置的“百村记事”任务走进村庄时,看见大部分房子是砖平房,土房子全部推倒了,乡亲们正在打土基,一问才知道当年8月16日这里发生一次6级地震,把土房都震裂了,国家拨款给重建,要建的全是砖平房。

今年春天我再次走进村庄时,看见全是砖平房了。我想起了我在农村时村干部在群众会上说的那番话:“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村里电灯电话都有了,就缺楼上楼下了,村子里还没有一座楼房。我问乡亲们什么时候能实现楼上楼下?乡亲们都满怀信心地说:“用不了十年二十年了。”我信乡亲们的话,我盼望乡亲们能早点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