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作家:吕斌
作者/麻彦军
吕斌来电话,在旗宾馆117。
我一进家门,母亲这样告诉我。我一看点,已经是晚上八点半。我拿腿就走。
敲开宾馆117的门,除了吕斌,还有客人,是宣传部长。部长坐在靠窗户的圈椅里,而吕斌倚坐在床上,还围一条毯子,他们在谈新闻稿子的事。屋子里灯光昏暗,也很阴冷,阴冷跟近来的天气有关。这几天正在降温,有北风,有沙尘暴,有雨雪。
我们拉了手。
吕斌说他回阿旗来看父亲。
吕斌说他从赤峰来阿旗坐了七个小时的中巴,又从父亲那儿搭车回到旗里。吕斌说他早晨上车时就已经感冒发烧。
部长埋怨他不打招呼,并诚恳地说完全可以给他派车。
吕斌说:“我这是私事。”
吕斌说:“明天还得赶回市里,公务在身啊。”
部长说:“明天你别走,明天部里人找你有事。”
正说着,新闻干事小陈推门走进来。他手里拿着几袋药,是维C银翘片,解热止痛片之类。他倒一杯水,连同药片一并送到吕斌手中。部长和小陈直看到吕斌服了药才离去。
我与吕斌闲唠。吕斌讲了自己的近况。
吕斌说他刚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另有《草原》、《芒种》等刊物要发他的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眼前的吕斌面色疲惫,眼圈发黑,但他却真的有一种精神。
吕斌已经出版了九本书——长篇小说《寻找爱情》、《罕勿拉铁骑》、《当老板的日子》、《走向天堂》,中篇小说集《吕斌中篇小说选》、《多事季节》,短篇小说集《辘轳乡》、《告诉你一个秘密》,散文集《敞开心扉》等。合计发表作品三百多万字。
吕斌光发表的漂亮的中篇小说就能排出一列——《我们家的女人们》、《辘轳井上的抗争》、《穿越沼泽》、《小太阳》、《多事季节》、《村中大事》、《秋后》、《女检察官趟过情感之河》、《女儿面临中考》、《计生主任》、《乡官》等等。其中《秋后》获内蒙古“索龙嘎”文学大奖。还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报告文学。
吕斌仅用了九天时间就完成了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计生办主任》。
吕斌还计划写什么,他没有说。
吕斌是含蓄的
吕斌也是坚韧的。
我说明天召集一个本旗作者的座谈会,你讲一讲。
吕斌说文学没啥好讲的。
我说明天咱找几个文友聚一聚。
吕斌说我吃饭有安排,吃你的饭既让你破费还得搭你交情,不合算。
我笑了。
吕斌抬腕看看表说九点半了,你回去休息吧。
我想吕斌实在支持不住了。
送我出来的时候,只见吕斌在屋门口外晃了一下。
第二天上午,我跟文友老潭、老冯去找吕斌,他没在。给宣传部打电话,没人接。
第二次找他已近中午,他回来了,正在跟一个旗委宣传部的人说话。那个人见我们来了就走了。
我们几个人闲唠一会儿,大多谈稿子。
在旗图书馆工作的老冯说图书馆打算收集关于他的文献资料,是无偿提供,看能不能行?
吕斌立即从挎包里取出四本书交给老冯。
我说中午了,咱去吃饭吧,我请客。
吕斌说不了。
正说着,宣传部又有人来找。
吕斌说一点钟有车,我就走了。
我们只好话别。
中午,吕斌突然来电话说走不了了,去你那儿坐一坐。
我说欢迎你来。
下午,吕斌跟几个文友,见了面,仅有一杯清茶。
吕斌说回赤峰的车没有了,他已经退了客房,一会儿坐班车回父亲家,明天在那边直接坐班车回市里,部长说派车送我回父亲家,我躲了。
我说你这是何必呢?两个文友也附合说你啊真是!
吕斌说那样多不合适,我又没急事坐什么车还不行。坐一阵儿,吕斌说我得走了。
我们挽留不住,只好送他。
刚好有一辆去住他老家的班车从大街上开过来。吕斌说两块钱一趟,多好。说着,他把肩上的挎包带子往里挪一挪,夹紧包儿,几步跨到道北,招手上车。
吕斌透过模糊的窗玻璃朝我们招手。
车载着吕斌开走了。
吕斌在追求什么呢?
吕斌在惦念什么呢?
是老父亲的健康?
是村里的乡亲们?
是巍巍的查布杆山?
是日渐繁华的家乡小镇?
吕斌已经不是那个身背柳条筐满街拣猪粪的农村小子。
吕斌已不是那个亦农亦学的乡村教师。
吕斌是一位在自治区比较有影响比较有实力的作家。
但他依然喜欢在路口等车,坐中巴,依然喜欢吃小米饭葱蘸酱,依然是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吕斌喜欢简单、平实。
吕斌不喜欢给别人找哪怕是一点点的麻烦。
这难道是他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吗?
这就是吕斌。
原载《内蒙古日报》2004年3月13日《北国风光》版,原题目《吕斌》
补充说明:我和麻彦军一年参加工作,他分配到旗文化馆,我分配到阿鲁科尔沁旗的乌兰哈达乡高中教学,因为都爱好写作,就成了朋友。他写这篇稿子并没跟我说,有一天我所在的赤峰日报文艺编辑拿着一份要发排的报纸大样让我审阅,说是这篇文章是写我的。我很意外,看后请求编辑不要发表,因为在自己供职的报纸上发表关于我的文章不好,这事也就过去了。过了几天,有人告诉我,内蒙古日报上发表一篇关于我的文章,我找到报纸看到了这篇文章,我猜测是麻彦军寄到内蒙古日报的。我把这篇文章留了起来,有时候翻看我发表作品的报刊或者写有我的报刊时,看到这篇文章,每次看到我就回想起那次回阿鲁科尔沁旗的过程,就有一种情感涌动。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小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麻彦军及我的那些多年文友依然生活在小镇上——我就想把这篇文章贴到我的博客里,让我经常看到它,看到它我就会回忆起过去那美好时光——是的,过去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美好时光。也感谢所有看了这篇文章的朋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