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燕西南军事文学郭盛海粼王曼玲 |
分类: 文化 |
文/吕斌
郭
1995年年末,我收到包头市《鹿鸣》杂志的一封信,是编辑郭盛写来的,他说他们杂志要举办“内蒙古中青年作家小说展”,希望能够得到我的支持,为他们提供小说。
我认为这是他们对我的信任,但那时候我刚刚调到赤峰工作,工作环境不熟,生活也很困难,没有心思写小说,加上从来没有和这家杂志有过联系,怕用心写了小说不被他们采用,岂不白费了心血,就偷工减料地从我出版的长篇小说《寻找爱情》里剪下一章,取名《尴尬相亲》寄给了他。
《鹿鸣》在1996年4期上发表了这篇小说。郭盛来信要我继续给他们写小说,我们从此书信往来不断,至今我在《鹿鸣》杂志上发表过五篇短篇小说,五部中篇小说。2005年9月份,郭盛老师和《鹿鸣》杂志副主编马宝山老师来赤峰,我们才见了面,我们虽然第一次见面,但像多年没见面的老朋友一样亲切,我们终究在电话和书信上交谈过无数次了。
我们的来往至今还在继续,我年年都有作品在《鹿鸣》杂志上发表。
我的小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海燕》1999年10期上头条发表后,我在翻看杂志上其它小说时,注意到了排在我的小说之后的二条小说《太阳花》,这篇小说是写一个军营里面一个没有男人的女人故事,写得很细,就像小说里面写得那样,“是很深入的那一种”。
作者叫王曼玲,责任编辑是孙惠芬。那时候孙惠芬还没成名,当然我不去关心王曼玲是谁。2002年年末,我根据到敖汉旗下乡听到的一个故事,写了一篇退伍军人的小说,在寄往哪里时,犹豫了好几天,因为我不知道哪里有军事文学杂志,偶然在《中篇小说选刊》上看到一部小说《门》,读过之后很感动,看作者名字,让我吃惊,叫王曼玲,这不是当年在《海燕》上发表作品那个作者吗?再看作者简介,是《西南军事文学》杂志的。
知道了这是一本军事文学杂志,就把我的小说寄给这本杂志。
小说寄出不久,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忙工作,电话响了,接听,是一个女人,她说她是成都军区的,叫王曼玲,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她说她看了我的小说,要刊发,但就小说中的一个细节要问我一个问题。她问完了,我回答了,挂了电话也没回过神来,我不知道她在编辑部里是干什么的。
小说发表之后,收到样刊,我从样刊上看见,王曼玲是该杂志的副主编,从杂志的其他文章中我还知道她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再后来我还知道她的一部长篇小说《天香百合》正在网上连载。
我就又给她寄了一篇散文《我要当兵》,回忆我当年参加体检而没当上兵的过程,她又把这篇散文编发在了《西南军事文学》杂志上。
我还给王曼玲老师打过一次电话,她说她要离开编辑部,调到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再后来就没再联系。
2005年的春天,我的心情一直不好,继头几年母亲去世,这年的三月份父亲又去世了,没了双亲,我有一种郁闷感,那段时间我喜欢单独坐在一间屋子里或僻静的地方发呆。
我也明白,人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但我就是说服不了自己,无缘无故地不愿意做事,不愿意搭理别人,好象与这个世界没有关系了。
心情压抑就想找一个排泄方式,一个星期日我在桌前久坐后不经意地写了一篇散文《村庄文化》,那是我多年对村庄了解的结果,也是回忆陪伴父亲走过最后时刻、和乡亲们在一起闲谈时对村情了解的结果,写的过程是一个平淡的过程,其实对我排泄心中的郁闷并没有多大作用,无非多年的写作习惯养成的一种自然行为罢了。文章寄往哪里也并没往心里去,试想,那种状态下还计较一篇文章的得与失吗?
很快那篇文章就在《内蒙古日报》的“北国风光”版的头条位置发表了。
我已经不是二八少年,也不再像刚学习写作时而对作品发表有新奇感了,我平静地翻看一下报纸上的作品,过后就把它淡忘了。
一天中午,我有些困,那几个月我时常出现这种情况,无休止地回忆在父母身边生活过的那些生活,让我经常近乎痴呆。
我刚躺在床上,小灵通响了,我看看表,是一点半,这种午休时间给人打电话有点不礼貌,我很少这个时候接到电话,是谁有什么急事呢?我不情愿地爬起来接听电话,对方称是《内蒙古日报》的海粼,打搅你了真不好意思。
我心中的不快立刻化解了,因为从我发表的《村庄文化》那个版上看见过他的名字,他是“北国风光”副刊的编辑,我们没见过面,当然互相不认识,他找我想必有事。
他说,我已经有二三年看不到你写的《村庄文化》那样的好文章了,发表时我一个字都没有改,文章发表后接到许多电话,其中有著名作家的赞扬,我们经过研究,打算给你分期发一组作品,你能多寄来几篇文章吗?我的大脑正处于混沌状态,就答应说好吧。
我刚上床准备接着睡觉,小灵通又响了,我下床接听,又是海粼编辑打来的,他嘱咐我说,你在寄作品的同时,写一下你的简介和对文学的认识,要和作品在报纸上一并登载,我随手拿起桌子上的铅笔把他的要求记在稿纸上。
在我准备作品的那几天,想到海粼编辑打来的电话,想到他那么看待一个作者的作品,那么关注和看重一个作者,让我郁闷的心情慢慢地复苏过来,我渐渐地产生了一种感动。后来我寄给海粼编辑的稿子,他在内蒙古日报“北国风光”版上以“内蒙古作家”专栏陆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