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停车场,我们沿着湿淋淋的青石板窄小阶梯,径直就往目的地平安寨去了。当时正是雾气最大的时候,一路上抬头望着藏在云雾中的寨子,很有一点古色古香的怀旧情怀...
平安是龙脊景区最有名的寨子,寨子有100多户人家,全部是壮族,以开垦梯田种水稻为生。
平安寨是当地非常典型的壮寨,据说这里的人们还都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壮族人的生活特点,几乎每家都会自己用米做一种度数很低的酒,酒有点甜,很好喝,当地人称“水酒”。听当地人说起,酿酒的方式还蛮原始,一个木头做的大木桶,里面放入发酵的糯米,放在一口大锅上用火蒸,酒就会从插在木桶中间的小竹筒里流出。
不过别看用原始的方法酿出的酒,那可是绝对的“绿色食品”,没有添加剂,没有苏丹红,没有重金属...(哈哈,城里人吃东西都吃怕了)。在寨子里吃的两顿饭都有这种被外界称为“东方魔水”的水酒端上来,一直到回来的飞机上同行的伙伴们还在念念不忘。
从停车场沿着小道上行半个小时,就到了寨子,寨子村中的建筑全为依山而建的吊脚木楼,吊脚楼背靠山坡,前面用木柱支起,木柱下用石块砌一层地基,以填平山的斜坡所造成的不平,有的干脆就把木柱撑在山坡的大石头上。整个房屋均以大圆木柱做支架,上面盖瓦,再用木板四面封上,即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
据说过去的老吊脚楼一般有三层,底层主要是用来圈养牲口的,第二层主人及其他家人居住,第三层则给未出嫁的女儿住,女孩子成日里主要呆在楼上做针线活。不过,现在恐怕早已有很大的变化了,一楼很多已改为小商店或小旅馆的大堂兼食堂,未出嫁的女儿家大多也外出打工或不再甘于阁楼藏女了。不过说实话,我在龙脊游走的两天里,就没见到几个年轻的女性,倒真的不知道她们是不便抛头露面,还是外出发展去了。
远上平安石径斜,云雾深处是人家。
行在途中雨纷纷,路上游人湿淋淋。借问雨具何处有,镜头遥对此蓑衣。
淡季加细雨,游人格外少,可愁坏了这位卖豆腐的老婆婆。
路上雨纷纷,人们都撑着伞,穿着雨衣,披着蓑衣,牛妈妈也用自己的头为她的小宝宝遮挡一些风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