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65读《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笔记
(2024-03-02 17:12:02)
标签:
365人生 |
本书讲的是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摘抄如下:
法师《格言别录》摘抄:
1.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2.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3.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4.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另摘录,古人言“求名之心过盛必作伪,利欲之心过盛则偏执”)
5.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容;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6. 若被人诽谤,切切不可分辨。我常见有人被诽谤,就分辨解释,多收了亏。你不分辨,一谤便罢,更无余患。
7.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8.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临时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9.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群居,守口;独处,放心。
10.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词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我们劝人向善时,要根据这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劝解。不要去说他最忌讳的话,也不要指责他的所有过失。要对事不对人,说话不能太直接,不要长篇大论,要点到即止,不要啰里啰唆。
11.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无论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从容、游刃有余的感觉,忙而不乱,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功夫。要克服心浮气躁、感情冲动。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个缓字,凡语言、动作皆是。容易感情用事、喜怒无常、随便讲话、评论是非,放任自己妄念纷飞,都是心浮气躁起作用。
12.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淡定!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3.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4. 古时有贤人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吃亏是福,最朴素的幸福哲学)
- 十分福气,享受三分。
- 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好处。
- 一米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劳动是上天赐予的生活方式。“习”是练习,“劳”是劳动。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什么是劳动呢?家务、工作,都是劳动。
- 忍耐是一种人生的修行。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起道在一“忍”字。
- 不抱怨,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 少一份争执,多一份从容。
- 心安即是福。《法华经》有云: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却是最大的幸福“
-
通过自我警醒、悟知改掉坏习惯。法师认为要慢慢来,一次改掉一个缺点,改掉一个之后,再改另一个。改掉一个坏习惯的同时,就证明你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一定要用好习惯来代替坏习惯,而不是用坏习惯来代替坏习惯。当我们决定要改掉一个怪习惯的时候,最好不要对自己说,我要改掉坏习惯,而是要对自己说,我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我:越年轻时,越想一蹴而就,做事急于短平快。越长大,越明白真正做成做好一件事需要与时间做朋友,与自己的心作伴,有意识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里去专注一件事或人,做项目、带团队、做产品、育人、足球scan习惯,网球动作等都如此,直至改变旧习惯,形成新习惯)
- 告别没有意义的应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