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靡花事了

标签:
花事荼靡韶华人生休闲 |
分类: 泥人随笔 |
方华
暮春的午后,斜依床头,一杯花茶,一卷诗书,有一行没一行地读着诗句,闲散而慵懒。忽然翻到宋人王琪的《春暮游小园》,读到“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句,似觉时光在平仄韵律中潺潺的流淌之音。
“开到荼靡花事了”,最早接触此句是在《红楼梦》中。一个夜晚,宝玉在怡红院宴请群方,为助酒兴,众人抽签行令,其中麝月抽到的一张花签,即是荼蘼,上题:“韶华胜极”,而签背面就写着此诗句。
很长的时间里,误认为“荼蘼”是一种状态,带有一点颓废,一些沉迷,还有一丝浪漫。至读《红楼梦》才知,“荼蘼”是一个花名。 “韶华胜极”自然是指花事到了尽头,春光将尽也。
荼蘼花属蔷薇科,花多白色,春末夏初开花。苏东坡有诗云:“酴醿(即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于是自古以来,常有“谢了荼蘼春事休”之叹。
据说荼蘼也是佛象之花。佛言:“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便只剩下纤纤红尘的遗忘,万事皆了了。
看来,一枝荼蘼,在人的肉眼和佛的法眼里,都带有一丝伤感留恋。
其实,花开到极致,把最绚丽的身影昭示天地,以灿烂的绽放来结束一场花事,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乐观的态度?而繁盛之后的平淡,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境界?
有关荼蘼的故事,最欣赏旧闻记载的“飞英会”:“……前有荼蘼架,高广可容数十客,每春季,花繁盛时,宴客于其下。约曰:‘有飞花堕酒中者,为余浮一大白。’或语笑喧哗之际,微风过之,则满座无遗者。” “飞英会”的主人是北宋的翰林学士范镇,司马光的知己好友,这些在政治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生活中却是如此清雅风流。我想,站在当时一场大变革的风口浪尖上,他们的胸中一定有“开到荼蘼花事了”的人生态度吧。
荼蘼花开,也常被用来表示感情的终结。如亦舒的小说《开到荼蘼》,王菲的同名歌曲。人生在世谁无爱?当爱到荼蘼,一场刻骨铭心之情即将离去,有多少人心痛如揪,伤心落泪,难舍难弃?最后的美丽是最动人心魄的,爱已荼蘼,花事已了,回眸曾经的繁华,应感激多于惋惜,因为,毕竟曾经美丽、曾经灿烂过。
“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从一片纷乱的思绪中走出,掩卷轻啜,茶香入腑。抬眼窗外,虽不见“丝丝天棘出莓墙”,却正是草木葱茏,樟槐飘香。春天正沿着绿色的纹脉,走向彻底,走向荼蘼。「開到荼靡花事了」,最早接觸此句是在《紅樓夢》中。一個夜晚,寶玉在怡紅院宴請群芳,為助酒興,眾人抽籤行令,其中麝月抽到的一張花簽,即是荼蘼,上題:『韶華勝極』,而簽背面就寫著此詩句。
很長的時間裏,誤認為『荼蘼』是一種狀態,帶有一點頹廢,一些沉迷,還有一絲浪漫。至讀《紅樓夢》才知,『荼蘼』是一個花名。『韶華勝極』自然是指花事到了盡頭,春光將盡也。
荼蘼花屬薔薇科,花多白色,春末夏初開花。蘇東坡有詩云:「酴醾(即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於是自古以來,常有「謝了荼蘼春事休」之歎。
據說荼蘼即是佛教中的彼岸花。佛言:「一切有為法,儘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荼蘼是花季最後盛放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便只剩下遺忘前生的彼岸花,萬事皆了了。
看來,一枝荼蘼,在人的肉眼和佛的法眼裏,都帶有一絲傷感留戀。
其實,花開到極致,把最絢麗的身影昭示天地,以燦爛的綻放來結束一場花事,何嘗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樂觀的態度?而繁盛之後的平淡,又何嘗不是一個新的境界?
有關荼蘼的故事,最欣賞舊聞記載的『飛英會』:「……前有荼蘼架,高廣可容數十客,每春季,花繁盛時,宴客於其下。約曰:『有飛花墮酒中者,為餘浮一大白。』或語笑喧嘩之際,微風過之,則滿座無遺者。」『飛英會』的主人是北宋的翰林學士范鎮,司馬光的知己好友,這些在政治上叱吒風雲的人物,生活中卻是如此清雅風流。我想,站在當時一場大變革的風口浪尖上,他們的胸中一定有「開到荼蘼花事了」的人生態度吧。
荼蘼花開,也常被用來表示感情的終結。如亦舒的小說《開到荼蘼》,王菲的同名歌曲。人生在世誰無愛?當愛到荼蘼,一場刻骨銘心之情即將離去,有多少人心痛如揪,傷心落淚,難舍難棄?最後的美麗是最動人心魄的,愛已荼蘼,花事已了,回眸曾經的繁華,應感激多於惋惜,因為,畢竟曾經美麗、曾經燦爛過。
「微風過處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牆。」從一片紛亂的思緒中走出,掩卷輕啜,茶香入腑。抬眼窗外,雖不見「絲絲天棘出莓牆」,卻正是草木蔥蘢,樟槐飄香。春天正沿著綠色的紋脈,走向徹底,走向荼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