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瓦尔登湖》阅读笔记、经济篇

(2007-12-07 02:12:10)
标签:

文学/原创

瓦尔登湖

分类:

《瓦尔登湖》阅读笔记、经济篇

 

 

康城

 

十年后重读《瓦尔登湖》,感觉读得轻松了些,两天读了《经济篇》和《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记得上次读完全书花了不少时间,一个月不止,梭罗的文字蕴意较深,一页就可以看半天。

今天书没带在身上,电脑网络上找来看,有点累,网络一个页面一篇,不能在哪个段落上停停,停下来去做事等会回来要找,没有页码标注,字密密麻麻,有点费力,居然还有压力,好像后面那么多等着阅读,容不得你暂时停歇。看来网络作为资料保存可以,阅读时得不到乐趣,除非有人做一个赏心悦目的网页。不过也有方便的地方,以后手机上网读更可以随时随地。电脑一页书要几十页,相对来说书翻起来闲适,想搁下就搁,于是享受。

      

一《经济篇》

 

1、梭罗为什么选择瓦尔登湖?不玩文字技巧,不是互相选择,而是人的选择。

《经济篇》里梭罗谈得清楚,这篇最后是本书的开宗明义:“如果我们要真的用印第安式的、植物的、磁力的或自然的方式去恢复人类,首先让我们简单而安宁,如同大自然一样,逐去我们眉头上垂挂的乌云,在我们的精髓中注入一点儿小小的生命。”那些词汇要详细解剖不容易吧,磁力,梭罗也是写作中人,有状态,有瞬间出现的词,不多。“简单和安宁”词简单却份量颇重。“简单一句话,我已经确信,根据信仰和经验,一个人要在世间谋生,如果生活得比较单纯而且聪明,那并不是苦事,而且还是一种消遣”,人世苦短,或者长夜漫漫,很多人诉苦,梭罗因此要去解脱,寻找生活的乐趣来反对,说真谛这个词汇也可以。因此梭罗选择瓦尔登湖,或者只是因为这是唯一的选择,那就不是选择。

 

       两年瓦尔登湖生活最初想法是一个实验:“让我赶紧来叙述我自己的实验吧。”梭罗说,丝毫不能掩饰他的兴奋,当然他这个人到死没学会掩饰这个词的用法。他对自己的实验颇为自得,他写到:“从全面考虑,这是说,我考虑到人的灵魂和时间的重要性,我虽然为了这个实验占去了我很短的一些时间,不,一部分也因为它的时间非常短暂,我就确信我今年的收成比康科德任何一个农夫的都好。”

这个心得是种植农作物收成的自喜,而两年的林中生活收获当然更多,不难想象他人生的喜悦收成有多少。

当然更重要的字句是:“人的灵魂和时间的重要性”。但这也挺抽象的,我一时说不出来,还是看看梭罗吧。

 

 “因为我对某些事物有所偏爱,而又特别的重视我的自由,因为我能吃苦,而又能获得成功,我并不希望花掉我的时间来购买富丽的地毡,或别的讲究的家具,或美味的食物,或希腊式的或哥特式的房屋。如果有人能毫无困难地得到这一些,得到之后,更懂得如何利用它们,我还是让他们去追求。”这是有关家具的一段记述。梭罗说明了自己,也说明了对别人的态度。梭罗还是清醒这是他个人的事情、个人的生活,个人的追求和事业。接下来他还说:“我却不愿意任何人由于任何原因,而采用我的生活方式;因为,也许他还没有学会我的这一种,说不定我已经找到了另一种方式,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采用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除了最后一个分句我有点意见,其他无条件举双手双脚致敬!

 “另外我也不给另一种人定出规章,他们是从事物的现状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像情人一样热烈地珍爱现实----我认为我自己也属于这种人的”,不能不看到梭罗的热情,生命的热情,作为人,除此无可尊崇,我现在只尊重生命,个体。其它观念,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梭罗以此解释了他到湖边的目的,并不是哗众取宠,也从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我还担心有人会以为梭罗虚伪,沽名钓誉。在于他,只是确实的身体力行在寻找一种生活方式。解决生命的问题,不但要在理论上,而且要在实践中。为了信仰和兴趣,不关钱财,无关名誉,不关任何,抛下手头一切。这么认真的人,不可爱吗?不可敬吗?我以前有所误解,梭罗让人敬仰不在于他做得更多,只需要他做这件事,只需要他有这个念头,只需要他动身到达瓦尔湖,安居,无论多久,时间不是问题,时间无限又怎么样呢,能说明什么,代表什么?梭罗即使在那住两年,难道不是已经住了百年,至于更长的时间,我怎么能知道他住多久?

 

2、梭罗的文字到现在还有意义?

 

首先确认这个词,意义,是存在的。虚无,只是说法,排除不了意义。

 

经济篇里是以农业生活为依据。在现代生活中,有不同的生活处境。我看了网上一些对梭罗的指责,这是一点。但历史看来,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人有什么不同?人性有什么改变?那些人的阶级性的什么言论我无论如何也没有赞同过。那么,你以为梭罗仅是说生活条件吗?而不是说抽象的人,而不是具体的人,划时空的人?

比如这点,谈到通讯。再快捷的通讯,还不是传递着无聊的信息,当然很多人从中获得乐趣,没有权利剥夺他们的乐趣。信息传递是快了。以前战争中传递信息的马匹跑得累死,现在没有马跑累死了,但不等于战争因此停止。以前只知道乡镇里的战火,现在才知道地球上还到处是烽火,这也是信息的好处。以前的战场上面对面,还有英勇可以歌颂,现在神不知鬼不觉,千里外灰飞烟灭,尸骨无存。

 

经济篇里,梭罗从衣食住行还有“燃料”几方面谈了生活的必需品,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才能满足。而接下来是我们需要付出多少劳动能够生活。接下来是我们怎么才能生活得更像个人,而不辱人的称谓。

只是一种思路。生活条件在现在城市里不可能照搬。地价之贵,再说也容不得你自己盖房,要审批呢!否则视为违章建筑。你盖2个月,一群制服来,推土机几分钟就让你的房屋成了废墟。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环境是有些改变,那也是人类之力,我由衷佩服。但心灵,或者说心理环境并没有多少差别,也不能轻易否认。我们需要的和奢侈的同样存在差距,不是时代改变所能缩短。

有一些爱好自有人类始从未改变,或者说一直在改变,岐义有时是同义,从以前的贝壳和兽骨,到现在钻石和黄金。 

梭罗说了个故事:“斐斐夫人在她周游世界,从东到西的旅行中,当她非常地接近了亚洲的俄罗斯,要去谒见当地长官的时候,她说,她觉得不能再穿旅行服装了,因为她“现在是在一个文明国家里面,那里的人民是根据衣服来评价人的”。文明的国家,为什么让人觉得梭罗的刺不够锐利,因为他也只是说笑而已,到现在对于个人来说,除了笑笑又能怎么样?谁能阻挡人类穿上衣服和对服饰的看法。这点我对流行另有看法,因为看了一张相片麦当娜坦然穿了件露乳的服装在台上,倒是她嘲笑了公众一次,认真的作了一次人,和梭罗的行为分不了高下。
不必去看物质条件,而看人的心灵,还有什么比心灵根本,除了生命,但现在这不是重心,现在说的是另一个重心。梭罗说:“时代虽在演进,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原则却还没有发生多少影响。”梭罗要解决的是根本问题(有点抽象,或者说根本就是抽象)。即使一定要离开城市,也并不是不能,诗人加里·斯奈德就做到了,WS·默温也是这样做的。这点上我但愿梭罗的文字永恒,比拟庄子。无所谓我的但愿,我作为个体俯服,与他人何干。 

篇中到处精妙。梭罗的逆反思维。在这里抄录几句:

 “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绝望。你从绝望的城市走到绝望的村庄,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来安慰自己。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觉的绝望。两者中都没有娱乐可言,因为工作之后才能娱乐。可是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种表征。 
 “巴黎的猴王戴上了一顶旅行帽,全美国的猴子学了样。”
  “但我很明白,一般人心里,为了衣服忧思真多,衣服要穿得入时,至少也要清洁,而且不能有补丁,至于他们有无健全的良心,从不在乎。”
 “我说你得提防那些必须穿新衣服的事业”
 
 “其实,无论什么书都是第一人称在发言,我们却常把这点忘掉了。”
 “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方式就有这样的多。”
  “我桌上,有三块石灰石,非得天天拂拭它们不可,真叫我震惊,我头脑中的灰尘还来不及拂拭呢,赶快嫌恶地把它们扔出窗子去。”
   “我现在所看到的建筑学的美,我了解它是从内部向外面渐渐地生长出来的,是从那住在里面的人的需要和他的性格中生长出来的,住在里面的人是唯一的建筑师,——美来自他的不知不觉的真实感和崇高心灵,至于外表他一点儿没有想到;这样的美如果必然产生的话,那他先已不知不觉地有了生命之美。”
“天才决不是任何帝王的侍从,金子银子和大理石也无法使他们留芒百世,它们最多只能保留极细微的一部分。”
“一件有理性的事情,要比矗立一个高得碰到月球的纪念碑还更加值得留传。”
 “许多人关心着东方和西方的那些纪念碑,——要知道是谁造的。我愿意知道,是谁当时不肯造这些东西,——谁能够超越乎这许多烦琐玩意儿之上”
  关于商业:
 “所谓物价,乃是用于交换物品的那一部分生命,或者立即付出,或者以后付出。”
 “商业诅咒它经营的一切事物,即使你经营天堂的福音,也摆脱不了商业对它的全部诅咒。”

 “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操劳过度,使他们的手指粗笨了,颤抖得又大厉害,不适用于采集了。真的,劳动的人,一天又一天,找不到空闲来使得自己真正地完整无损;他无法保持人与人间最勇毅的关系;他的劳动,一到市场上,总是跌价。”

对于商业,我一方面对于他们在交流方面的促进能力感到惊讶和欣喜,另一方面也抱着深深的疑惧,看说过盗亦有道,却从未感觉到商亦有道,他们早已把人拿去卖了,我们经常说的是,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说的就是商业。

 

对于慈善,梭罗也另有强烈的看法。还是直接看原文:

“你一定要给穷人以他们最需要的帮助,虽然他们落在你的后面本是你的造孽。“

“一千人在砍着罪恶的树枝,只有一个人砍伐了罪恶的根,说不定那个把时间和金钱在穷人身上花得最多的人,正是在用他那种生活方式引起最多的贫困和不幸,现在他却在徒然努力于挽救之道。正是道貌岸然的蓄奴主,拿出奴隶生产的利息的十分之一来,给其余的奴隶星期日的自由。

“这是由于占有者的慷慨呢,还是由于持正义者的疏忽呢?”

 

看起来有些偏激,但梭罗的意思也不是反对慈善事业,他是个一眼看到底的人,没有停顿。接下来他有说明。“我并不是要从慈善应得的赞美中减去什么,我只要求公平,对一切有利人类的生命与工作应一视同仁。我不以为一个人的正直和慈善是主要的价值,它们不过是他的枝枝叶叶。那种枝叶,褪去了叶绿素,做成了药茶给病人喝,就是它有了一些卑微的用处,多数是走四方的郎中用它们。我要的是人中的花朵和果实;让他的芬芳传送给我,让他的成熟的馨香在我们交接中熏陶我。他的良善不能是局部的、短暂的行为,而是常持的富足有余,他的施与于他无损,于他自己,也无所知。这是一种将万恶隐藏起来的慈善。慈善家经常记着他要用自己散发出来的那种颓唐悲戚的气氛,来绕住人类,美其名曰同情心。我们应该传播给人类的是我们的勇气而不是我们的失望,是我们的健康与舒泰,而不是我们的病容,可得小心别传染了疾病。”

梭罗都说了,我无话可说。梭罗是过于理想,他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抄了这么多,不得不说,算了,否则只好把整本书复制在这。

 

经济篇主要说去湖边的原因,言辞带着辩解,哲理多,说得多,说是不必要的必要,因此没有后面的湖水浸润、森林迷人。但起开路先锋的作用,否则你怎么能见到后面的景致,怎么知道那些景致来之不易,难以到达,而是往往被忽视、视若无睹,根本上说是没有人开辟的道路。

 

2007-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