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庙里无佛,佛不进庙——读《佛教常识问答》

(2007-12-27 21:37:1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
 庙里无佛,佛不进庙——读《佛教常识问答》
 
 

我不懂佛学,我对佛教也一直在敬与不敬间徘徊着。我喜欢佛教,除了它劝人向善之外,是因为它的大度,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骂它,都没关系的。这一点不象其它的一些宗教,说不得骂不得,谁说错一句话,就恨不得要了人家小命。佛教讲的是“不疑不信”,就是说鼓励你去怀疑,包括对佛教的一切,你只有在怀疑、分辨、明析之后,才会对佛学心服口服,并真心奉行。这一点太棒了,所以你把和尚叫成秃驴,叫就叫了,人家也不在乎。但当你觉得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时候,那秃驴一样对你笑容慈祥。

不敬呢,是总有一些人对我要宣扬佛法,说这个庙灵光那个高僧有名,东开光一串石头西烧了一柱高香,其实背后都是用钱堆着的。我的不敬,就是总要问明白那背后的钱是怎么堆的,堆了多高,然后很不以为然地笑,这就让人觉得我太无佛心,对佛不敬。

家里有一本小书,看一看是1985年买的,一元一本,书名叫《佛教常识问答》,作者是原来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赵朴老大名鼎鼎,而这本书却薄薄的只有一百多页。但书不在厚,一本《论语》也不过一万多字,《道德经》五千字,好书岂能以薄厚论之?

我说赵朴老这本小小的《佛教常识问答》好,是因为它解了我多少心头之疑。这两天把这本小书找出来看,是因为前几日到了海南东山的潮音寺里浏览,见那里香火旺盛,游人如织,佛像前少不了跪拜求福的男男女女,也算是热闹非凡。可是,那庙门上高悬“热烈欢迎XX集团X总莅临潮音寺”的大红幅,让我一时不知这里是佛门净地还是衙门商场。我见识不广,但也去过不少名山古刹,却从没见过在庙门上高悬这种横幅的。潮音寺里还有不少算命的,几个穿和尚服的坐成一排,每人前面都排着一队男女,个个双手合什,等着让那算命的和尚解说。我没交钱就进去看看,结果有人就大声呵斥,不许进入,更不得照相。在庙里被人呵斥,这还是第一次。

如果你交了钱呢,那你才是庙里的上宾。

 

庙里无佛,佛不进庙——读《佛教常识问答》

 

其实这样的事也不必计较,想想现在的寺庙哪个不是认钱不认人呢?一柱香要几万几十万元,也不算是什么新闻。找个和尚把什么物件开个光,没钱那光是万万开不成的。现在的庙里就是个大卖场,到处是柜台,那些玻璃石头廉价金属作的宝啊符啊什么的,个个说是开了光的,让人以为买回个法宝。你要是不放心,一些庙里还专门设了开光室,交上钱,那和尚就当场把你那法宝摸摸捏捏,叽哩咕噜一阵,就算是开了光了。很多庙不允许自己带着香进去,你要是想上香,那一定要买庙里的,其实这原因谁都明白,肥水不流外人田,你是去庙里给佛上香的,但在庙里人家的眼里,你就是去送钱的财神。见钱眼开,连和尚都如此,到哪才能烧一柱清净的香呢?

带着疑问读赵朴老的《佛教常识问答》,顿感悲哀:原来现在是佛学衰败之时!“从历史的情况来看,佛教最兴盛的时代,并不是僧众多的时代;相反的,僧徒太多的时代,往往是佛教衰坏的时代。”现在山山有庙,寺院林立,僧徒众多,算命的算命,开光的开光,卖东西的卖东西,收钱的收钱,就是少有认真念经的,研习佛法的,以现在的情景看,佛学不正是一派衰坏景象吗。

赵朴老说:“佛教僧侣仅仅是为了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的人,不是担任什么神与人之间的神职。他不应当,也不可能代人祈福禳灾,或代神降福免罪。”

赵朴老说:“根据佛的制度,一个比丘应当过着清净而俭约的生活,严格遵守不杀、不盗、不淫(包括在俗家的妻子)、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及非时食(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不自歌舞也不观听歌舞、不坐卧高广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除衣、钵、剃刀、滤水囊、缝衣针等必须用品外不蓄私财,不做买卖,不算命看相,不诈示神奇,不禁闭、掠夺和威吓他人、、、、、、、”。对照这些看看,现在还有哪处是真正的佛门净地?有几个是真正的修行之人?

现在是高僧遍地,法师成群,可是却少见佛法弘扬,只看到一处处红尘飞腾的地方那些和尚们热闹着,那些香烟弥漫的地方点钱的声音响着。高官巨贾到这里一掷千金,和尚们善哉善哉眉开眼笑。佛在上,看了也要心焦。

不过我相信,天下必有得道的高僧,那高僧苦心修行,必有一天会为天下人离苦得乐而游行教化,就象当年的释迦弁尼,就象玄奘法师。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可是现在,我说:庙里无佛,佛不进庙。如果真心向佛,佛自在心中,那些泥糊木雕的佛像挂饰,开不开光也无意义,那些香烟弥漫的场所,就当是个热闹去处,与佛无关。

佛在心中,一定不在装钱的袋子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