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脱裤子打老虎——不要脸也不要命

(2006-10-15 22:53:37)
分类: 读书

在词汇学中,有一种叫“歇后语”的语汇。说起歇后语,谁都知道是什么回事,“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对,这就是歇后语。我的理解,歇后语就是让一个句子的后半截歇着,不说出来也知道什么意思。比如我们常说“脱裤子放屁”,后半句不用说出来,也知道说的是“多此一举”。

现在是网络时代了,网络常用语就成了现在的时髦了,一点点的,就没人再喜欢用歇后语了,“少时衣裳老来穿——过时的货”。今天在市上找到一本《歇后语词典》,是北京出版社出的,当然不是现在出的,现在这书出了谁买啊,现在谁要是再拿着这么一部书稿找出版社,那真是“提着猪头进庙门——走错门了”。现在出版社都是“罗锅上山——前(钱)紧”,没钱赚的书,不出。这书是1984年出的,又是二十多年前的东西了。

歇后语很是好玩,一些要用很多字才能说得生动的意思,只要用上一个歇后语,就全解决了。比如,现在的“诗人”在和一个半大男生在网上吵架,如果咱用歇后语说说这事,没准别有一番风味。不过我先声明,我觉得叫这些人为“诗人”只是他们自己称自己的方式,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诗人。不做评价,只是试试歇后语的好玩:

 

现在的诗坛,“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写诗的比读诗的多。诗人们都成了“拉了架子的瓜秧——蔫下来了”。可是也有一些人读了几本书,成了“墙上挂着的王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写了几行字就把自己叫成了“诗人”,“蚂蚁戴眼镜——自己觉得脸面不小”,时不时写点东西,“前妻的孩子哄后娘——尽说瞎话”。这时有一个半大男生,写过点东西,粉丝不少,平日“猪八戒吃碗碴——满嘴都是磁(词)儿”,东一下,西一下,“老母猪耕地——光会使嘴”。这半大男生这回又惹了那些“诗人”,说他们是“王八吃花椒——麻爪了”,“窝头翻个——显大眼了”。说现在的诗人都是“屎壳郎掉在驴槽里——充大料豆”,“扣着腚眼上房——自抬自”。这下惹翻了那些“诗人”,“屁股底下上弹簧——蹦起来了”。“诗人”怒气冲天,说你一个司机也配谈诗?你是“老母鸡追兔子——假充鹰”,“太岁头上动土——好大胆”,你是“夜叫鬼门关——自来送死”。这男生说看看你们写的“诗”,真是“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诗人”骂:你是“一个人拜把子——你算老几?”男生笑:你们是“关公卖豆腐——人硬货软”;“诗人”说:你是“盘子里扎猛子——不知深浅”,说着就脱光了衣服上台念“诗”;男生说:你们是“死骆驼吊在肉杆上——架子还不小”,“傻子扛房梁——顶在这儿了”,你们这是“脱裤子打老虎——不要脸也不要命”,你们自己玩吧,说完转身走了。诗人不依不饶,但只是“棉花卷打锣——没回音”。

两边打来打去,也是“老太太裹脚——乱缠一气”。说的话都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与诗无关,没有正事,“膝盖上钉掌——离蹄(题)太远”。都是“傻子洗泥巴——闲着没事干”。说来说去,原来是“裤裆里放屁——两岔”。

 

上面的歇后语都是从《歇后语词典》里找出来的,是不是个顶个都响当当的?

这本500页的书原价一块八,我花了五块钱。值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照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