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者》连载二 丁肇中:实验科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

(2007-04-02 15:02:17)

《智者》连载二 <wbr>丁肇中:实验科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

丁肇中 (1936-)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我平日埋头于绘画的创作,对于专业以外的事所知甚少,比如丁肇中先生,原先只知道他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19958月,中国科学院的朋友告诉我,丁肇中先生将来北京参加国际会议,而且他还可以安排我们见面。我当然很高兴,于是我开始寻找了一些有关丁肇中先生的资料,这才了解了一点丁先生的背景:

     丁先生祖籍在山东日照,1936年生于美国,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74年,他的实验小组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1976年,丁肇中与里希特共同获得了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5814日,我来到了位于亚运村的五洲大酒店。丁先生已经知道了我的来意,在会间休息时与我见面。几句简单的客套话后,丁先生指着一张椅子说:“李先生,我坐在这里可以吗?”我说可以。

     我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在会议还没有开始复会就已经结束。丁先生看了他自己的画像,笑着说,“画得很好,谢谢您。”我请他为作品题词,他略微皱了下眉头,思考片刻,就用英文写了一句话,再以中文签上了丁肇中的名字,然后我们握手言别。我因为不懂英文,便请来朋友翻译,知道了他写的是:“实验科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我便把他题词的中文意思补写上画面。

     从此在读报的时候,凡是有关丁肇中的报道,都会仔细阅读一下,而且我还知道:从1981年起,他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小组——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个国家近400名物理学家参加的L3组。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

     说实话,我直到今天也还没有真正弄懂:丁先生苦苦寻找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到底有什么用?这对于我这个“科盲”是不是有些幽默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