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微笑
(2011-08-31 10:11:12)
标签:
教育 |
分类: training |
< 弦外之音>
夏天,走了一趟吴哥窟。
走在吴哥老市场里,所有的店员几乎都可以和你用中文讨价还价,坐在摩托三轮车后,柬埔寨男人精瘦黝黑的背影,不断的在你的眼前起伏。站在吴哥的古城边,贫
穷的、衣衫褴褛的小孩露着渴望的眼神,用小手拉着你的衣裳,恳求你用一美金买下他手上的明信片,还有在林间徐行的柬埔寨黄衣僧侣,这就是我们对这个小城人民最深的印象。
然而到吴哥,最重要的是欣赏它的寺庙建筑,看建筑一直是我旅行中很重要的乐趣来源,我从小就喜欢看「房子」,在中国大陆,只要知道有古村落,我总是会尽心
安排去造访。我喜欢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的这种描述,它不只适用在如中国的故宫、柬埔寨的吴哥古城,甚至秘鲁的马丘比丘,即使你坐在台北市新生南路的紫藤
芦茶馆馆,你一样会听到每一面墙、每一个老家具都在无声的叙述它们的故事,只要你静静的感受,每一个角落都有数不尽的离合悲欢。
在吴哥的「巴戎寺」(Bayon,亦译为巴扬寺)也有着同样的感觉,走在石砌的建筑里,那主体的结构外形有些像玉米,象征着是佛教的最高境界须弥山;而寺
的四周有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而在城墙与第二层建筑间的环沟空地,现在遍生着绿草,则意涵着大海。每一个结构都有寓意,每一尊佛的雕像都是微笑,「微笑
的吴哥」指的就是巴戎寺里每一尊的佛脸石雕。
一个五十多岁的大陆游客靠近我说:「巴戎寺变了,以前没有这些木柱撑着,看来吴哥的文明终有倾毁的一天。」我是第一次来,不懂其言之差异。这游客指着那空
心的台基说:「我来了三次了,巴戎寺的建筑真是美,现在许多结构内部都用木头撑着补强,这回要拍照取景就没那味了!」此刻正是黄昏时分,游客少了许多,阳光柔和,金黄色的阳光斜射,让佛陀的法像上有了光影的层次,想着这位资深吴哥迷的感慨,我觉得「凝固」也有消融的可能。人的生命只有数十寒暑,而巴戎寺自十二世纪末初建至今,已近千年,那千年的微笑,从高棉王朝走向世界,如果你还没有来过吴哥,尽早来吧!当建筑拉了皮、打了脉冲光、注射了肉毒杆菌后,就少
了文化中的原味。我努力按着相机的快门,试着抓住这段即将被人遗忘的时光。
建筑是一个汇集故事的地方,不论是寺庙、学校、市集、车站、或是住宅,每一个地方都与我们有着不同深浅的缘份,住在屋里时,你可能会不经意的忽略那些发生
的事,但是若干年后,这些建筑或样式会让你进入另一段时空,唤起你与它在这些地方的共同回忆,你也会微笑时间的荏苒,然后又是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