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压,怎么会有力?
(2010-07-05 16:00:39)
标签:
教育 |
分类: training |
< 总编辑的话>
快二十年的教育训练生涯,我一直视习惯领域学说创始人游伯龙教授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如果当初不是为了快断炊的公司营运增加收入,我想我大概不会走上讲台,更不会有机会在报纸上写专栏甚至出书。
第一次走上讲台,有着无比的压力,也有着内心交战的困窘,因为会自忖何德何能为人上课?却又有迫于现实的无奈,凭借着与游教授多次跟课的经验,再加上勤能补拙的傻劲,我竟然从一个单纯的分享者变成了专业的演说家。人生际遇的改变,往往就决定在面对压力的不同反应,一旦挺过去时,一个人的能力也增强了,这压力又何尝不是人类超越自我的动力呢?
习惯领域的主题是我最熟悉的内容,如果有企业界的邀约,我几乎不用备课,甚至不用一张PPT就可以讲两天的内容,这是因为熟稔所练就出来的功夫,然而有的时候我会应客户或市场的需求而讲新的题目,即使已是常年在授课的老鸟,但我仍然会有着如昔般的压力,会失眠、会血压高、会愁眉不展、甚至有逃避的念头,它就像横压在眼前巨大的关卡一样,你只有在迈越过那一剎那,才能真正的放松!这种松紧之间如同人类帮浦一样,它把人的潜能又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人是需要压力来锻炼的。孩子小时候有养过豆芽菜,把黄豆或绿豆搁在器皿里潮湿的棉花上,没有多少时间,豆子便会发芽,然后挺直茎干,那美丽的曲线就像倒挂的音符。然而再怎么细心照顾,芽身总是营养不良、瘦瘦弱弱的,不像市场卖的肥硕,只要清炒就能感受其饱满的水分与脆甜。有一次朋友还告诉我,他曾经吃过一家知名餐厅炒的豆芽菜,那豆芽菜粗到可以塞肉,我听到后觉得这种情形实在太夸张,直到友人说明原委后,我才顿时领悟。原来要种出这种巨无霸的豆芽是要有特殊方法的,农民在洒下种子时,会在上面压一层重物,而豆芽在发芽后必须要克服这个压力,才能向上成长,于是这个豆芽每天都像是在做重量训练一样,那个芽身就像臂膀一样要够粗壮,才能举起这个重物,在压力锻炼下的豆芽果然有着不同的身价。
接受新的讲题,主动承担一些挑战,就必须要有些冒险的精神,那些已经驾轻就熟的事情让我们感觉安全,但却妨碍了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压力的生活更会让人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与热情。知道压力有着向上提升的功能,它能带我们看到不同的视野,也会在不断尝试中扩大自己的能力。回顾这近二十年的演讲生涯,几乎都是在这松紧的节奏中渡过,也在无形中培植了自己的实力,我相信这种感悟适用在职场的各种面向,相信压力是一道通往卓越的门墙,你可以停滞退缩,要不就顶着钢盔向前冲,任何功夫都需要付出。人不压,怎么会更有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