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让自己成为别人最好的记忆
(2010-04-08 11:48:45)
标签:
教育 |
分类: training |
< 沟通大代志>
在台北的办公室里接到一通来自上海的电话,是李建复先生的来电,李大哥过去曾在台北之音主持广播节目,我上过几次当访谈来宾,后来李大哥从事网络事业,公司间也有合作过的项目。
听到他浑厚的声音,又把我带回了那校园民歌的年代,李大哥当年就唱红了「龙的传人」与「归」、「渔唱」……等歌曲,在那个黑胶唱片的年代,李大哥就是我崇拜的偶像,那首「归」不知在自己家里的唱盘转过千百回了。同一时期的蔡琴、包美圣、还有已过世的黄大城都有着百听不厌的作品,我很庆幸在成长的岁月中,有这些木吉他的弦音相伴,有这些清新的歌手的创作,让我们可以抒怀寄情。
我常常想在这些民歌手中我特别钟爱这些人,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就是这些人的歌声有特色,在众人间「辨识度」高,这样的论调也常在一些音乐制作人及歌唱选秀节目的评委口中听到,而这种概念也可以运用在工作职场中,不论是从内勤或外勤的工作,一定有些人认真的态度与能力,会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可能是勇于任事的风格,可能是一次完美的缔结,或是一种怀念的声音与味道,它像是一个生命的标记,在记忆的宝库中,你很容易找到其位置。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有关茶圣「陆羽」的故事。唐代宗时期,中国的茶风鼎盛,不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文人雅仕、僧家道侣,都以尚茶为荣,因此也出了许多品茗的行家。据说就有一位积公和尚是一位茶道的专家,他不但能辨别出茶的品种、季节与产地,更能够喝出沏茶的水来自何地的泉水,甚至细到连煮茶人是谁?功夫到不到位都可以体察出来!当时人们对积公和尚有「茶仙」的美喻。
积公和尚的名声越来越大,连代宗皇帝都知道有这位高人,亦好此道的代宗想要鉴识积公是否如外界所传言的如此神奇,于是下旨要积公和尚来殿中品茗论茶!积公到了宫中,代宗皇帝请宫中的茶道高中,为远道而来的积公奉茶,积公端起了杯子,看着碧绿的茶汁,轻轻的浅尝一口就放下了杯子,再也没有喝第二口,皇上觉得不解,因为茶师已为宫中顶尖,不知和尚为何还是不满意?
积公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说:「我所喝之茶,都是弟子陆羽所煎,喝惯了他所煎之茶,再饮别人煮的,就觉得味淡如水了。」皇帝听罢,问:「那陆羽现在人在何方呢?」积公说:「我那徒儿陆羽深爱大自然,向往海内名川大山,品评天下名茶美泉,现在人在何处浪迹,贫僧也无所获悉啊!」
代宗皇帝于是通令百官寻找陆羽,不久终于在浙江吴兴的山上发现了陆羽,立即将他请进宫中,皇上见陆羽其貌不扬,但对茶叶知识了解甚深,二人交谈十分交心,皇上也向陆羽说明昔时积公和尚来宫中饮茶之事,要求他在现场煎茶,并让宫中之人品尝。陆羽于是取出了自己在清明前采制的茶饼,用泉水烹煎献给了皇上,代宗接过了茶碗,扬起了碗盖,一阵的清香扑来,再看茶色清澈淡绿,精神为之一振,品尝一口后香醇回甘,对此茶赞不绝口,不得不佩服陆羽的煎茶功夫。
皇帝这时想到了仍在宫中的积公和尚,于是请陆羽再煮一碗,命宫女送去,积公接过了茶碗,喝了一口,眉宇之间的神情顿时不同,又连续喝了好几口,不断的点头称赞好茶,片刻间茶已饮尽,积公立刻走出了房间,兴冲冲的大声喊道:「徒儿陆羽何在?徒儿陆羽何在?」皇帝见状惊问:「积公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只见积公大笑:「我刚刚喝的茶,只有陆羽才煎得出来,喝了这茶,当然就知道陆羽来了。」
这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故事,一方面有着浓厚的师徒情谊,还有对一件事专注后所产生的影响力。在众多茶师中,人们会遗忘那些平庸的,即使多年过去,积公仍然从茶汁中辨识出陆羽的价值,还有那心满意足的美好回忆。
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许多事情,你可以随随便便的做完,也可以全心全意的把事情做到最好。每个人每天都会碰到许多客户,你可以以赚钱为考虑,也可以给顾客最满意的服务为前提;你可以浑浑噩噩的度过每一天看似平凡的日子,也可以积极的努力把每一天过得不平凡。当人生数万个日子要过去时,你会对某一天特别的难忘,只要记起那一天,你就会无比的欣慰,彷佛那一天就回到眼前一般,在一生中,那天有着非比寻常的辨识度。
我们无缘见到积公和尚一面,也无缘品尝一口陆羽煎的好茶,但你却可以发现生活中一样有着无法忘怀的好味道。水依旧是故乡的甜,菜依旧是母亲烧的最合胃口,肉粽依旧是家里面包的最好吃。那夜里骑着脚踏车沿街叫卖烧肉粽的声调,总会挑逗着寂寥的夜,给这个家添补一些温暖!一个中年人在外面闯荡,吃遍了山珍海味,为何记不住那些佳肴,却有些记忆和感觉永远会让人幸福的想掉泪呢?
我想,我们都应该成为别人心中辨识度高的人,我们必须要从平庸走向卓越,哪怕是倒一杯茶,我也要用心把它做好;哪怕只是一抹浅浅的微笑,我也要想办法让别人记忆中有我。如果我能做到,我就能无悔此生,愿意与你一起往人生的这个方向前进。
谢谢李大哥,一通电话促成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