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永庆的财产怎么分?

(2009-08-05 12:38:12)
标签:

教育

分类: training

< 幸福实验室>


谈「分粥效应」

最近台湾有几件名门望族的分家秘辛扯上了台面,一是金融界的辜家,早期辜振甫与辜濂松两叔侄创造了庞大的金融体系,原来的中信企业在宁静分家后就变成辜振甫的「和信集团」及辜濂松的「中信集团」,而这两家都扯上了陈水扁与吴淑珍的贪渎案,而其第二代的证词都对扁珍的罪行有强烈的一击,透过新闻媒体的追踪,人们看到了分家的背后,有些当事人些许的无奈,因为和信拿到的大多是传统产业,而中信则握有银行、保险等金融业务。


另一个大家族就是台塑集团的王永庆家族,王永庆共有三房太太(最近新闻说还有未公开的第四房),大房没有生,二房生了长子王文洋,当时几乎是最重要的接班人选,但是因个人情感事件离开了王家,后来另外创办了宏仁集团;其次是三房,三房对王永庆晚期的事业与身体照顾最多,在台塑企业居高位最多的也是三房的子女。在王永庆过世前,这些都不会造成彼此的矛盾,但是他过世后,后人发现王永庆并没有留下遗嘱交待财产的分配,这个敏感的问题就挑动着彼此平静的神经。
在后事办完后,这事终于浮上了台面,首先是大房与二房的结合,由大房出面发出了一封存证信函给三房,请三房公布王永庆的财产到底有多少。有人曾估约有二千多亿新台币,这庞大的产业要如何分才公平?这里牵扯到亲情与智慧,甚至影响到企业形象与股价,而要做到公平,当然就必须要先做到公开,有一个经济学里的「分粥效应」可以给大家参考。


话说庙里住着7位和尚,每天都在为那一锅粥如何分得公平而苦恼,于是他们尝试着各种方法:
第一次,先派一个人分粥,因为这样就不会每个人自己去打粥,而后面的
人吃不到的现象。可是那个分粥人的碗里,总是让别的和尚觉得比较多一点,于是再换一个和尚来打粥,结果还是一样。
第二次,大家见前效果不彰,改为轮流分粥,可是每次轮值的人一样都让人感觉他的粥比较多。
第三次,大家请一个最资深的老和尚来分粥,刚开始还不错,可是后来发现会对老和尚拍马屁说好话的人的粥明显多了一些,这法子很快又被取消了。
第四次,几个和尚决定成立分粥委员会及监督委员会,但是委员会里面的各个和尚都有不同的意见,后来这个方法还没执行就放弃了。
第五次,大家还是决定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分完后要最后一个拿,所以分粥的人一定要公平,否则粥最少的人一定是自己,这个方法终于让大家都满意了。


这里分粥的前提是每一个人的食量都一样,如果食量很少吃小碗的粥反而是明智的选择。因此在分家产时,也要考虑到每个人的实力。王永庆的家产让人羡慕,希望这事最后能有个美满的收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