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们说故事
(2009-06-02 09:18:51)
标签:
教育 |
分类: training |
< 沟通大代志>
在香港帮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企业家上课时,遇到了一位在广州从事美容工作的女企业家,在聊天时,她告诉我曾经看过我在大陆所出版的一套光盘,而且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所「讲」或「演」的故事,她随口举了二、三个例子,我听了震惊不已,因为这套碟已经出一阵子,而且这一套教材有近二十片,她的清晰印象让我看到「故事」的力量。
我自己在课程中常常讲故事,我也很喜欢听别人的故事。爷爷奶奶会讲大陆老家的故事,爸爸妈妈会在床边念伊索寓言,这些故事都是很有想象画面的,而这些故事都来自一个「事件」,不论真实与否,都会在最后带上些启示,我们会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与故事中的启示做连结,而那些深奥的道理,就在无形中灌输在我们的脑海中。
劳拉西姆斯是美国知名的说故事专家,擅长用肢体语言和迷人的嗓音来说故事,她认为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故事里的讯息与意义超越了我们的心智,它就像埋在土地里面的一颗种子一样,将于何时生根、茁壮是很难预料的。因此除了故事本身之外,其背后所隐藏的内在涵意,就是一种沟通的传达,有的时候比直言不讳更有效。
说故事以前在历史上是纵横家吃饭的家伙,透过这张三寸不烂之舌可以掀起或平弭两国战端,也可以让一位暴君当下成为惜才的仁君,一个好的举例或隐喻就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到了现代,沟通的能力代表着一个人的影响力,只是沟通不能光讲道理,尤其是年轻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也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于是在没有交集的情况下,反而把彼此关系弄得更紧张。而一个适当的故事就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一位禅师要点化徒弟一样,用一则公案让徒弟去思考,进而从困顿中放下执着,从迷乱中找到方向。
我们小时候都有读过父亲告诫孩子要彼此团结时,以折筷子来引喻的文章,这个故事我们在吴宇森执导的「赤壁」中,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形,剧情里孔明赴东吴邀孙权与刘备一起对抗曹操,联盟开始,众将军们纷纷拱手致意,而刘备是编草鞋出身的,在周瑜来时,他仍在为战士编着打仗时所穿的草鞋,周瑜也为了呼吁团结的重要性,先抽出了一根编鞋的稻草,结果很轻松的将其扯断,周瑜随即又抽出一把的稻草,这时再怎么使劲扭动,柔软的稻草却展现出绝对的韧性。而众人看着周瑜的举动,也了解到合作真正的价值。
我觉得任何人可以信手拈来一个故事,绝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他对外在事物的发生有很高的敏感性,并且他有资料整理的习惯,一方面从历史的典故里去寻找,也可以从报章杂志里去撷取最新鲜的社会议题,另外就是留心发生在自己周遭的事物,如果能发现其在人生中所能给予的启示,那么便要有一个地方可以让这些体会与感悟能有所保存,这些真实的记录,也是人生可以精彩回味的地方。
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当生命需要激励时】(方智出版社发行),书中分门别类的写了许多故事。当我们碰到恐惧失败、自我却步或自以为是、不愿学习的人时……等诸多状况下,我们应该用哪些故事来提醒对方,这些内容都是非常生活化的题材。如果你是一位销售人员,应该要学习为你的商品及你的企业说故事;如果你是一个必须要站在台前激励大家的领导者,你更要将自己的故事、团队的故事,说得让人感动、让人热血沸腾。
毋庸置疑的,自己的故事是最精彩的,不要再去用那些陈腔滥调的名人故事或格言,领导人应该要创造自己的成功哲学,除了那些深刻的人生转折点之外,我们应该搜集故事、实践故事里的寓意,从现在起为自己开启不同主题的故事宝盒,有「激励人心」的、「领导沟通」的、「团队发展」的、「营销技巧」、「行业动态」……等,报章期刊及网络都有许多相关的讯息,我的习惯是都会把它抄写下来,而且随身携带加强记忆。
另外观察力与领悟力也是说故事的神秘开关,例如我在微风广场看到一只被人喂得肥滋滋的鸽子,我延伸到日子如果过得太好,就会忘记自己的潜能;看到鱼缸里养的鱼,就想到鱼的大小取决于鱼缸的大小,人又何尝不是受到自我认知的局限呢?当看周杰伦与费玉清合唱「千里之外」时,我也可以用此来谈团队里的综效(synergy);看听到收音机里朱卫茵介绍林忆莲专辑时,我可以引用到人必须学会放下,才能走出生命幽谷,看见美好的未来。
自己观察体会的故事像是智慧的甘露,会让自己洞察人间,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故事,不强说理,也给对方一段思考的空间,这种沟通避免了情绪化的字眼,反而能更关注到事情的本质。
今晚聚会就来说故事吧!吶喊式的激励只能维持三分钟,但好故事所带来的印象与启示,却可以维持一辈子,祝福你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