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教我的事

标签:
教育 |
分类: training |
< 从优秀到卓越>
去过台北市的温州街,却不曾到过真正的温州,那一天我从福建北上要到温州去,车子沿着海边的高速公路行驶,我不时看着路旁绿色的指标,当「温州」、「金华」、「丽水」……等地名出现时,我不禁想到了台北市也有同样的街名,而且是人文荟萃的文教区,那儿有公务人员的宿舍,还有许多知名的教授与文学家住在那,和以经商出名的大陆温州人,似乎有着南辕北辙的社会印象。
到温州主要是公司的代理商帮我规划了一天的公开班课程,朋友觉得温州人很会赚钱,个个都是老板,但是在对人的管理上却不怎么到位,所以企业的流动率颇大。朋友希望我多谈一些「实际」的做法,因此我的课程内容就以「人才的经营」为主轴,把这几年在人力资源工作的发现与大家分享,我也希望从历史及文化的角度切入,能够在观念上有些容易产生的共鸣。
趁着离上课还有一天空档,朋友带我去楠溪江一游,看芙蓉古村的七星八卦建筑格局。这一行还有以前上过课的温州学生一起,一路上他们聊着自己企业成长的故事,也见证着温州人这几十年来在全世界打拼的辉煌成绩。大家都知道温州人被喻为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所生产的服装、皮鞋、打火机世界知名,许多老外只知道温州,而不知有浙江。
虽然有着这样的比喻,但是朋友却不表认同,他认为犹太人在学习能力上显然比温州人要强,因为有许多的诺贝尔奖得主都是犹太人,而温州人的知识水平显然没有这么高,即使现在花了大把银子去北大或清华念EMBA,其真正的目的仍是为了建立人脉、拓展商机。灵敏的温州人总是有着极敏锐的嗅觉,他会很容易发现商机,并且果敢行动。朋友在叙述中透着自信,他认为温州人有着胆大的特质,只要事情有三、四成把握,他就会立即行动,不会让机会稍纵即逝。自己创业当老板几乎是温州人基因的最大公约数,即使是在政府部门任职,可能在下班后,他还可以操纵好几家公司的全球布局。
我问起了「温州炒楼团」的问题,朋友说温州人有着「有钱大家赚」的传统想法,他们非常团结,难懂的温州话是彼此共同的语言,只要大老板一声令下,就会有许多人跟随拥护,他们目标一致的在商场上杀进杀出,中国人刻苦的精神在这儿成了成功的催化剂。而温州人更有着大多数中国人所欠缺的灵活,靠着这种独特的特质,温州人成为经商的典范,全世界都在研究这些温州人成功的秘诀,要和13亿中国人做生意,温州的确是一条快捷方式。
朋友的坦诚让我更容易了解这个城市里的居民,朋友也很诚实的说温州人太重实际成果、太重视利润,这种过度务实的结果变成只求近效,而不去思考人才的培育,因为抓住机会似乎比留住人才更重要,这种循环的结果是缺人时就去挖角,最后组织内部的矛盾一一浮上枱面。这个城市的确是还有进步的地方,就是在富裕以后一些更深层的思考,就像是在务实的「know
how」之前,先要去关注企业与个人的「know why」与「know who」一样。
温州市区显然没有如其企业累积财富般的亮丽,虽然名车满街跑,但是人力三轮车与脏乱的街角,告诉世人这里依然是M型社会的缩影。
谢谢温州朋友告诉我的事,那些创业家的特质是许多人可以学习的,当然还有那些条楠溪江,这是温州人的母亲河,她会永远静谧的守护着所有的温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