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街】千年古街灯笼红
标签:
临海紫阳街访古红灯笼旅游 |
分类: 旅游记 |
【P1】从江南长城巾山出口下来就是紫阳街的南入口。

【P2】紫阳街南北走向,全长1080米,两层木楼中的一楼经商,二楼居住。 
【P3】紫阳街的马头墙好似牌坊。 
【P5】街巷深深,四通八达。
【P6】紫阳街楼连楼,檐对檐,但见楼旁两颗梧桐冲天,实属罕见。 
【P7】门、窗、柱和楼檐无处不雕花,而且无一雷同,依据雕花也可辨别贫富,所以紫阳街也是一条雕刻艺术展示街。 
【P8】在木质建筑的紫阳街里有几处这样的牌坊,其功能一是将长街划分为几个防火区域,所以它也叫“防火墙”;二是地段的标志,你看那门洞上的坊名,分明在告诉你的位置,有永靖坊、顺政坊、悟真坊、奉仙坊、清河坊等,每个坊名都是一桩典故。 
【P9】古街的路口都有这别具一格的石头蛋,上面写着“台州古街”;消火栓与石头蛋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侃着古今。 
【P10】千佛井(又名双眼井),在紫阳街的群井中,名声最大,传说最多,相传巾山建了一座千佛塔,为了阴阳相配,才建了这千佛井,并在井壁雕有千尊佛。巾山上建双塔后,尚有“火神”不断出现,为镇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为“双眼井”,达到“以水克火”,确保一方平安。
【P11】五凤坊。是台州府为明万历十九年五位举人吴执御、彭世焕、王如春、章应科、徐子瑜而立,以荣耀其身,激励后进。 
【P12】石窗坊。约有两百多米的墙上镶嵌着各种石窗的石刻镂空雕花,旁边的镜框里逐一介绍石窗不同花纹所表示的意思,可谓一个民间民俗展。 
【P13】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这是解放后人民银行在台州建立的第一家银行,虽然现在看上去很破旧,但俺认为它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它存在的意义。 
【P14】中国鼓王。央视《华夏文明》2005年11月在此拍摄邵家渡大鼓系列节目的地点,于是号称“中国鼓王”的大鼓就被供在了这里。 
【P15】海苔饼和羊脚蹄都是临海的传统糕点食品,数九九海苔饼,和王天顺羊脚蹄最正宗。原料都是面粉,加入海苔称海苔饼;形状做成羊蹄状称羊脚蹄酥,但配方截然不同。好像满街都在做这样的食品,都称正宗。我们品尝了一下,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也许没有尝到正宗的吧。 
【P16】这家店铺做小称,有点像中药铺称中药的那种称,俺只顾上帮朋友拍照了,忘了问这称的用途了。店家号称“中国第一称”,嗯,真敢吹哈。 
【P17】老布鞋与现代的小商品,反差是不是很大?! 
【P18】同为老者,命运就不一样,我们可以从木建筑来分辨她们生活水平。 
【P19】走累了,俺见门前有竹椅就顺势坐下小憩,屋内出来两位老者(分析她们是母女关系),手里拿着烧水的壶对俺说:壶漏水,可找不到漏点,让俺帮看看。邻居也过来唧唧咋咋,可俺硬是没有找到,最后还是朋友找到了漏点,俺确实老眼昏花了。
【P20】嘿嘿,看见一家新开张的紫阳饭店,俺对朋友说,要在这里吃一餐,他点菜俺去外面买酒。结果菜太咸,味道不咋的,因为不是本地人开的店,俺只是冲店名而去的,只好作罢。 
【P21】临海有一种小吃叫“麦虾”的,我们找到一家分别来一碗,等端上来一看,与博友“无声晨晨”介绍的不一样(下3图是无声晨晨品尝并拍来介绍的麦虾),老板娘说我们店只做汤“麦虾”。晕倒,只怪自己不聪明!哈哈~~~。其实“麦虾”不是一种水产虾,而是用面粉弄的一种属于面条类的食品,入锅后的粉浆不像长长的面条,其状如虾,故称“麦虾”,再加上香菇、笋丝、牛肉丝、豆芽和鲜虾等配料和葱蒜等作料,味道鲜美,浓香醇厚。 
【P22】“同受和”和“仁一方”是紫阳街的百年老店,前者是茶食店后者是中药店,虽说经营不同,可现在却共同成为了博物馆。 
【P23】也许你会问“紫阳街”街名的来历?哈哈与我们的问题一样啦,其实“紫阳街”的来历很有意思的。紫阳街史上没有街名,千多米的长街分段称谓。民国时期命名中正街,解放后的1951年改称解放街,直到1994年1月临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的1998年,当地政府顺应民意将解放街冠名为紫阳街,也是为了纪念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