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场馆太多,游客们基本都是走马观花,用最短的时间多参观几个场馆,让“2010年上海世博会护照”上多几个“签证”,不枉此行嘛,但实现起来确很累的;五一期间的游客多的原因主要是外地人多,聪明的上海人才不会在这时去凑热闹呢。俺算了一下,俺们实际参观的场馆加起来共有7个(其中含一个非洲联展馆),却足足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俺们还自己带着干粮和水杯(在场内自饮水处取水),省了排队用餐的时间,如果说要品尝各国的美食,耗银子多多的不说,时间成本太高,因此俺们只有放弃。也许有人会说:农民了不是?去世博就是要品味各国的美食吗!嘿,你可能说对了,俺就喜欢中国食品!
本博俺就将俺视线内的场馆来个一锅烩了,图片就是按的见闻。
【P1】俄罗斯外形很漂亮,塔楼由白、金、红三种颜色构成,据了解白色和金色是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形象,而红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罗斯各民族元素的图案,则赋予了塔楼顶部镂空部分以生命力。 
【P2】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都带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所有的触须将会随风轻微摇动,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种子圣殿”周围的设计也寓义深远,它就像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

【P3】德国展馆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组成,外墙包裹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主体由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
下图:瑞士馆,其轮廓是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的轮廓,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将缆车作为游戏的元素纳入到设计之中,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升入馆顶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世界。瑞士馆的外围是巨大的帷幕,上面嵌入的红色圆形的盘实际上是储存了太阳能,并以LED灯的形式将其闪光利用。

【P4】荷兰馆中的特点是一条长约400米的8字形街道称之为“快乐街”。游客会惊讶地发现“快乐街”没有大门,可从展馆的任意一个方向进入展馆。它有序、高效、实用,又不失个性,透着典型的荷兰风格。
下图:罗马尼亚馆就是苹果的形状,一个是完整的,另一个是一半,两个苹果相对着,完整的苹果设计了一个舞台,而半个苹果就是观众席,这里正在表演罗马尼亚民间舞蹈。

【P5】左图:卢森堡馆;右图:意大利馆

【P6】澳大利亚馆

【P7】不用俺说,你一定知道这是泰国馆。

【P8】上图:克罗地亚馆;下图:利比亚馆。 
【P9】上图:尼日利亚馆;下图:安哥拉馆。

【P10】世博会官员。

【P11】夜幕已经降临。非洲区的广场剧场有南非索维托艺术团在表演歌舞,疲惫的俺们坐在观众席里休息观赏原汁原味的黑人表演,其表演方式使俺想到了电影《修女也疯狂》,身子不由得随着音乐晃动起来。
【P12】看这位黑MM,够棒吧,虽说体型初圆,但肢体相当的灵活。
【P13】俄罗斯馆的夜景效果,远处是卢浦大桥。
【P14】主题秀--城市之窗
【P15】看了演出后,见非洲联展游客稀少,不由得走了进去。
【P16】主题大厅这个光与雕塑组合的“非洲的微笑”,俺想,贫穷的非洲,他们的微笑多少包含了苦涩,大部分国家没有重金在世博会建独立的场馆,只有挤在这联合展馆里,借一角落申吟着自己国家的存在。
【P17】在这里感觉到很安静,也许是到了晚上,也许是非洲拿不出吸引游客的创意......
【P18】左图:中非共和国。
【P19】这里没有游客
【P20】朴实和土著。
【P21】有一点很好的,游客可以花很少的时间周游列国,并“签证”。大多数国家的都为游客准备了签盖纪念章的服务,如果没用章也会有专人亲手为游客签字。下图就是签字现场以及黑M陪你拍照。
【P22】联展的展品基本都是这样的。木雕。
【P23】木面具和象牙项链。
【P24】晚9点,有一场大型的花车游行,大家正等待那时刻。不过俺是没有心思留下来观赏了,因为很累了。
【P25】衣着漂亮的MM,总诱发游客的拍照欲望,MM们来着不拒,这也体现了一道风景线。
【P26】俺们终于出了世博的们,回头看看上午人流涌动的安检通道,此时只有安检人员默默地站在那里,偶尔还会有零星的游客入园。
【P27】这可是俺的世博会门票哦,留着纪念吧(扫描件)。
【P28】俺没有准备“世博护照”,那些纪念章直接盖在游览图上,也许更具有意义(部分图和部分纪念章。扫描件)。

出园后有一阵轻松的感觉,一天的游览就这样结束了,俺能在这个时段看世博,严重要感谢俺那真诚、热心的朋友,是他给俺提供了机会,再次鞠躬致谢了。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摄影/后期:28亩田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