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皮吹破天   开发商最终“吹垮重庆第一CBD?”(下)

(2007-09-01 01:41:45)
标签:

房地产

开发商

cbd

江北区人民政府

米兰大厦

郭晶晶

姚明

越狱

万科

画皮

分类: 海市蜃楼
 接上:        
             
七幢烂尾楼   最终压垮一条商务街?
      据该市一位同行介绍,早在10年前,在该市江北区核心区域的观音桥地区,一幢高达27层、区名为“米兰大厦”的大楼,其主体工程刚一竣工就因为“工程质量不过关”,而被该市相关部门确认为“危房”,要求其招标爆破公司将其炸掉重建,实际上,在这条商务街中,不仅米兰大厦是烂尾楼,该“欧式一条街”的7幢主体欧式建筑项目都没能逃脱成为“烂尾楼”的命运。
      据笔者采访了解的情况,为建设这个商务区,尽管当地政府当初报批的用地面积是580亩,但实际却征用了1180亩土地,承建开发商为这一欧式商务区的建设,前后投入了12.38亿元资金。
      由于各方的大力宣传,在这一宏伟工程尚未动工之初,该市就几乎无人怀疑“欧式一条街”就是未来江北区乃至重庆市的CBD雏形。因此,在初建时,“欧式一条街”就被写进了“重庆市城市建设史”之中。
     “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个当年名噪一时的商务街区却沦落为烂尾楼集中地,不得不面临被炸掉的困境,哪还有一点欧式的味道?”当地一位张姓市民称,“在我的印象中,当年宣传得特别好,宣传画上还画着许多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屋顶!”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条欧式商务街区从建设伊始就走进了死胡同呢?”
      据了解,早在1996年的时候,“新原兴企业集团”就说动当时的江北区人民政府并拿到土地,然后就开始了“资本运作”,并确立了一个地产开发的合作经营方式——“新原兴企业集团”出地,然后找其他开发商或建筑商来联合建房、销售,自己当起了“翘脚老板”。
     “这种合作模式在当时其实也是一种普遍的操作方法。”该市一熟悉该项目的知名房地产企业老板周某称:“房子该怎么建怎么销售当初都是规划好了的,‘新原兴企业集团’和开发商之间也签订了合同,以确保整个建筑的欧式风格。但是,这种尝试的结果是,‘欧式一条街’的7幢主要建筑,开发商全部都是建了一半就因为资金问题跑了。”
      而对于造成烂尾楼的原因,该市重庆阳光法律服务所的詹凯焰律师分析认为:“在当年的开发热潮中,土地市场不够规范。一些实力不济的开发商巧取项目后,盲目大干快上,占地盘、抢项目、铺摊子,很快就弹尽粮绝。更有甚者,当时有关部门还乱批地,听任开发商把项目搞得过大。”
      “欧式一条街”的凄凉不仅仅于此!该市商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由于“欧式一条街”历经近10年的时间也没能实现当初的设想,江北区人民政府早在2003年就开始另谋他途,打造一条名叫“北城天街”的特色街区,取代并“兼并”“欧式一条街”。
       那么,这条所谓的“北城天街”是否也被赋予了“CBD”的使命呢?
       笔者在一份由该区政府部门于 2003年6月30日下发的、名为“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名店坊建设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并未找到“CBD”的字眼。据称,相关各方当初的宣传都有意识的回避了“CBD”这一提法。
       而另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为树立“北城天街”的品牌效应,该“通知”下发后,曾经吸引了公众无数眼球、被写进“重庆市城市建设史”的“欧式一条街”,居然被人从该区“行政区划图”上抹去了。据消息灵通人士称,将“欧式一条街”改为“北城天街”后,该区仅用于更改路牌和当地居民的身份证,就花了60万元左右。
       从被边缘化再到从地图上抹去,被房地产开发商“忽悠”了近10年的“区级CBD”美梦终于被彻底吹破。美梦虽然破灭,但另一个问题却开始被当地市民追问:占地上千亩的“欧式一条街”这一区级商务中心落得如此下场,相关政府部门有没有进行监管?
 
幕后揭秘:
欧式一条街   是CBD还是房地产开发项目?
       “‘欧式一条街’只不过是开发商为打响品牌、扩大影响而做出的商业宣传,单从地理位置上讲,‘欧式一条街’只是‘北城天街’的一部分。”该区观音桥商圈步行街综合整治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笔者说,“‘欧式一条街’因为是房地产项目的名称,将其作为地域概念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其被从地图上抹去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欧式一条街’项目失败了,他们当然要说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项目。如果搞成功了,你看他们会不会说这只是开发商搞的事。道理明摆着,如果说是开发商的项目,就属于企业行为,政府部门就可以不负太多监管责任了。”居住在该区的重庆某大学一位王姓教师这样反驳。据王称,当初开发商的宣传明确说这是“江北区的中央商务区”,而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出来干预,并默认了这一提法。
       “那么,开发商当初是如何对外界宣传的呢?”
        在王的记忆中,承建方的宣传资料是这么说的:“‘欧式一条街’位于北部新城中心地带,由在国内外声誉很高的法国迪哈设计公司和中国国家级建筑大师黄克武联袂担纲设计、不但是新重庆最具景观性和人文色彩的区域,更将成为充满时代活力的‘重庆第二市中心’。”
        曾供职于江北区某政府部门、如今已退休赋闲的张姓市民告诉笔者称:“据我所知,建‘欧式一条街’的设想是开发商向江北区人民政府提出来的,政府批准这一项目可能也是想借开发商的力量先做个尝试,成功了就以此为依托扩大发展,并跟进相关配套设施。”张认为,当时的江北区人民政府部门借开发商之力搞试验的初衷应该是正确的,只不过不该将整个项目完全放手给开发商来做,没有相关的监管,最后落得现在的下场。
 
成功拿地   开发商何以说动政府部门“造城”
        其实,无论“欧式一条街”是一个开发商的开发项目,还是一个政府部门借开发商之力打造的“CBD”雏形,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欧式一条街”是得到政府部门同意建设的一条,关涉重庆直辖市“主城区商贸发展的商务街区”,而对于这样一个担负一方经济发展使命的建设项目,政府部门将其基建权完全交由开发商操作是否妥当?
       当地不少人士对于区政府部门此举给予了否定的评价:“这种大规模的开发项目,还是应该由政府来引导,最好不要交给开发商做,毕竟,他们是商人,肯定要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很多计划都只能停留在想法上,一旦遇到问题就搁下了。”
       由此,一个不得不深究的问题则是——10年前,开发商靠什么说动了江北区人民政府,并最终得到了这一特权?
       据一邹姓知情人士称,1996年,重庆即将直辖的消息传到了山城,这让重庆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兴奋不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从重庆某市级机关辞职下海的朱服兵,以“欧式一条街”的名义,向江北区人民政府描绘了一幅纯欧式建筑街区的灿烂商业图景,并因此而引起了江北区人民政府与公众的浓厚兴趣。
      “当时地产界都流行也是最擅长的便是做局、讲故事,估计朱就是靠这个起家的。”自称一直看着这个项目做死的该区市民许某坦言:“对于为什么要搞‘欧式一条街’、胜算的可能性有多大等问题,我估计朱服兵从一开始到后来整个项目的具体实施,都没有仔细去思考过,当时的他最关心的。可能是能否拿到那块地以及在银行能否贷到款。”
      “朱当年从政府部门出来,是因为有很多时间在搞关系。因为在那个年代,那代企业家要做成一件大事,仍然要花80%的时间搞关系、然后才是花20%的时间来做实事,而且,只要讲义气、人际关系好,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但是,作为商人,朱却很少去研究市场,研究产品以及人们的需求。”
      从邹某的言辞之间,我们不难发现,朱是凭借着自己曾供职于“市级某机关”的背景,再加上一个美妙的、极富幻想的“故事”和强力公关,才成功地为10年前的江北区人民政府做了一个“局”。而在这个长达近10年的“局”中,政府部门更多的是为开发商所讲述的“故事”激动不已。
        问题是,“激动”之后,如果没有企业接手,这个所谓的“重庆第一CBD”商务街区的建设,似乎不是将永远闲置在该区域,任老鼠乱蹿杂草从生呢?!
 
前途探询:  
造价3000万元烂尾楼   明年改建江北第一高楼? 
      “米兰大厦成功爆破后,明年将重建成为两幢超高层住宅,最高达43层,成为江北最高楼,其中,住宅大部分都是单间配套的小户型,只有顶楼将建成全方位景观豪宅,可以鸟瞰江北城的景色。”
“考虑到烂尾楼体量太大,人工拆除不仅危险而且耗时长,因此选择爆破拆除。” 8月31日下午,经过多方打听的笔者终于联系上米兰大厦的神秘买家———重庆某公司负责人。他告诉笔者的情况是,米兰大厦1997年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4万平米。按照当时高层建筑的建筑成本,米兰大厦总造价应该在3000万元以上。除了设计不合理外,最关键的是,该大楼虽然还没有建完,但已被相关机构鉴定为危房,法院在针对该大楼的纠纷判决也明确了该大楼系危房。
   “其实,早在两年半前,新原兴集团就将米兰大厦卖给了辽宁一公司,谁知该公司也迟迟未能动工,因此找到我们公司做为合作方,共同合作重建。”据该负责人透露,除米兰大厦之外,新原兴另一烂尾楼贸展大厦也将被该公司重新装修包装,改装成江北最大的休闲娱乐城,面积达3万平方米,分为地上6层和地下3层,内设KTV、迪吧、咖啡馆、茶餐厅等众多休闲娱乐业态,预计明年改装完开业,光停车位就有500多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