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漂在重庆   看上去很美

(2007-01-07 07:22:16)
标签:

就业

求职

看上去很美

实习编辑

记者

军令状

重庆

报纸广告

分类: 人在江湖

   核心提示:

   ■好几次进高校采访,都少不了有怀揣远大抱负和理想的大学生问我:“现在的报社好进去吗?我只想去实习一下,找一下进入社会前的感觉,并不打算在那里干下去。”一直以来,我给他们实话实说他们都表示怀疑:不会吧,这个社会这么污呀?!”

   ■昨日,曾经在重庆某报实习过的小兄弟王军约我喝酒时,向我吐露的以下发自肺腑的感慨,或许可以帮助那些至今还对报社报有幻想的学弟学妹们一丝启发:任何时候,你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为你挣得你想要的一切。

 

 

漂在重庆   看上去很美

 

 

 大学还没毕业,我提前修完学分来到重庆一家自称“绝对主流”的报社实习,这是我们那所大学首次向这家报社派遣实习生的机会,我成了开拓者,肩上的胆子轰然间感觉分外沉重。重庆的新鲜,就业之前的好奇,大学期间任校刊主编和当地一家报社特约记者的经验,使我在这个报社当期15名唯一不是名牌大学的实习生中,有幸成了唯一可以进经济新闻部实习的人,报社领导宣布实习生所在部门决定那天,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他们都认为经济新闻部可以天天领红包而很少写稿子)中,我当时的心情完全可以用一句流行歌词来代替和形容——“光荣与梦想”。

 然而,梦想终究是梦想。接触具体工作之后,我才明白,做新闻,不仅仅是学习好新闻专业知识就可以的。专业知识的匮乏使我开始的工作举步维艰。由于带我的记者害怕我把他的看家本领学会后会影响到他的职位和收入,尽管我一再声明我只是实习,实习期满马上走人,但他还是态度非常坚决的拒绝带我出席他出席的任何一个采访现场,而且在上班第一天就给我发出两大警告:“所有你写的稿子不能单独署名,必须在前面加上我的名字;如果有本事向部门主任状告我不带你实习的事,谨防死得很难堪。”不得已,我只得在他头一天晚上的电话安排下,先打电话问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其他同学到某地该怎么走,该坐哪一路车,大概要多长时间,然后制定采访计划和提纲,往往是忙到半夜衣服也不用脱倒头就睡,第二天一大早就出门挤公交车,在几乎悬空的状态下,晃晃悠悠的开始一天的工作,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感觉梦想在生活的重压下像极了一个得重感冒的病人,鼻涕一把眼泪和汗水也一把的,是越来越提不起精神,加之在报社实习期间,没有底薪也没有稿费,房租费、生活费、通讯费、交通费、、、、、、来不及流连这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的繁华,我就直接步入了纯生活的最底层状态。更无奈的是,每次父母打电话来问我的工作情况,我还不能说实话,因为害怕他们担心,我只得一次又一次的骗他们说:“重庆这个城市很美,我在这里工作很愉快。”如此两个月之后,终于忍无可忍的我当着另外几个实习生的面,在无老记者的办公室里大喊大叫打死我也不干了,再也不想实习了,我要找个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养活自己。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意,我很快在一个家住本地的实习生的父亲介绍下,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面试机会,并成功通过面试进入另一家报社策划部做广告文案。虽然,在知道我只是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四学生之后,报社还是给了一个见习的机会给我,但已经有了底薪,并且提供集体宿舍。开始的时候,很累,以至于很长时间内,我习惯了重庆雾蒙蒙的,像莞纱少女一样朦胧的早晨的样子,而不知道白天和晚上是什么概念。只记得在2005年的圣诞节晚上,和当初的几个实习生聚在两路口某酒店西餐厅的高层,摆弄着异常陌生的刀叉,看着窗外的流光溢彩和车来车往,感觉着谈论着这个不属于我们的城市,心中就升起隐隐的痛,于是给远在武汉的老师和同学们发短信息说:“我是这个城市的一粒细菌,滋生着,毁灭着、、、、、、”

 强压之后的结果是,半年之后,我结束见习的机会,正式入职,并成为一个小小的部门负责人,开始有人叫我老大。每月领着不多不少的薪水,过着白天上班晚上购物的所谓的这个城市的白领生活,这段时间,应该可以用“理想照进了现实”形容。

 理想照进了现实终究是照着,而不是进入。因为这份工作于我而言,专业并不对口,在虚荣心膨胀着听别人叫自己老大一段时间之后,生活的单调与骨子里那份追求理想的交锋,在生生的牵扯着我,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需要很大的决心,然而,我还是很快做出了决定。2006年国庆节,我辞掉了第一份工作,来到我一直向往的一家报社应聘,做起了专职的房地产记者,向自己“做中国最牛的房地产行业记者”的理想迈了一大步,然而,很多事情都是看上去很美丽,走进去之后,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了。

在新的报社,又出现了专业知识严重匮乏的问题。所以,这里想插的一句话是,学新闻的人,最好尽早确定自己的方向,多学习行业知识,这对今后的就业和自己创业有很大帮助。否则,新闻无学,更可以用新闻人无学问来解释。

那段时间的我,每天都在学习着行业的东西,努力使自己尽早入门。自己压力很大,领导的压力也很大。因为我是主编思考很久之后才招聘进来的,他的顾虑是我没有行业经验和社会资源,会对拉广告的工作开展很不利。

很不幸,主编的话在我进入新报社一周后应验了:跑了11家房地产企业,没有一家愿意投入广告,就算是我愿意免费为他们写软文宣传,对方还担心我写得不好起反作用。于是,我与主编之间达成了像是军令状的共识:3个月没有起色自动走人。

我知道,这个城市和这个行业很现实,在我之前,这个报社更习惯的招数是挖一些业界的“名记”,而非我这样的应届毕业生。记得在办理入职手续的时候,负责人事的老总就对我讲:“我们承认你肯定是一个有潜力的人,但是,在重庆这个有3000多万人的大城市里,有潜力的人就太多了,能像你一样得到机会的人,也就太少了。”这句话没错,重庆这个地方,什么都缺乏,缺水、缺电、缺燃气、缺绿色也缺人情味,就是不缺乏人才,所以,我很害怕别人说我是什么“才”,如果是,我希望自己还可以算是一棵小树,在拼命挤进的土壤中努力发出新芽,变得日渐挺拔。

200715应该记入我人生的“大事记。”

那天,是我与主编之间达成军令状共识的最后一天,就在我收起自己的东西,准备起身和曾经共事三个月的新同事逐一告别的时候,九龙坡区一家房地产企业的策划总监周某来电话说:“你马上把合同带过来,我们签三个月的跟版广告投放协议。”

放下电话那一刻,面对主编灿烂的笑脸和同事们真诚的祝贺,我突然发现自己内心其实异常的平静。

我知道,在重庆,我的生命、工作和生活又将重新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